《家乡过去的年味》
作者:卢长生
在黑龙江拜泉县我的老家,过去的年味就像一幅浓郁的民俗画卷,散发着质朴而热烈的气息。
一到腊月,年味就开始在这个小县城里弥漫开来。家家忙着杀猪宰鸡,那阵阵猪叫声仿佛是新年的前奏。杀完猪后,请亲朋好友来我家大吃一顿猪肉,自己家灌的血肠、肉肠非常的美味,猪肉被切成大块大块的,一部分用来做香喷喷的红烧肉,一部分用冰块将猪肉埋起来冻在自家的院子里,形成了天然的“大冰箱”,一部分被腌制起来,做成咸香可口的腊肉。
集市上变得格外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红红的春联挂满了摊位,黑墨写在红纸上的大字,如:金猪满圈、金鸡满架,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竞自由等革命对联。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对联,透着喜庆与吉祥。各种糖果、瓜子、堆成小山似的,孩子们总是缠着大人买上一些。而那冻梨、冻柿子则是东北特有的年味元素,它们被冻得硬邦邦的,这些水果得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才能吃上这些盼望已久的水果。吃的时候放在冷水里缓一缓,咬上一口,冰爽的感觉瞬间在口中散开。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里的老人会在灶台前摆上糖果等供品,嘴里念叨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平安。这一天,家里也开始大扫除,从屋顶到墙角,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寓意着除旧迎新。
临近除夕,女人们开始忙碌着蒸馒头、蒸豆包。白白胖胖的馒头,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豆包则是香甜可口,咬一口满是浓浓的豆香。新帖的窗花也是一大亮点,巧手的妇女们剪出各种形状的窗花,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有寓意吉祥的花朵,贴在窗户上,让家里充满了新年的氛围。
除夕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大家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唠着家常,其乐融融。饺子里还会包上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意味着新的一年会好运连连。到了晚上,烟花照亮了拜泉县的夜空,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团圆饭,那种幸福和温暖至今令人怀念。
过去拜泉县的年味,不仅仅是美食和热闹,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欢乐,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一种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俗文化传承。那浓浓的年味,就像一杯醇厚的老酒,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品越香。
写于铁岭202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