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
李辉
熙熙暖阳的腊月天,为了找寻儿时的年味,我们几个相约去梅溪桥赶集,各式摊位上挤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今年赶集的人没有往年多,难怪商贩慨叹:现在打年货的这样少,今年的货怕是进多了。
夜幕低垂的时候,楼下马路两旁的红灯笼,如同两条蜿蜒的火龙。公园繁花丛中,处处张灯结彩。这花费几百万资本装饰出来的氛围,今年观赏的人有点冷清。稀疏的人影和寥寥落叶,除了一种寂静感,没有感觉出扑面而来的年味。
年味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随着岁月的变迁,年味越来越淡,似乎成了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如今社会太物质,人人向钱看,一切关系都把利益放在首位。走动领导,拜访客户,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如果亲兄弟混得不好,人家都不会正眼瞧你。这样的后果就是把初心丢了,信仰丢了,良心丢了。过年成了相比攀比,人情味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年味?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现在的生产力,人们轻轻松松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很富足了。可年末岁尾,灯火阑珊,还有多少人在为生活奔波劳累?漂泊在外的打工人年底还有为舍不得一点车费就地过年,想多攒碎银几两仍在上班。老祖宗过年的本意是安排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好好休息几天,可没想到今人过上了一个不怕劳累拼命攒钱,然后处处要花钱过活的日子。不知道是谁布下的牛马局,做了一辈子牛马还是摆脱不了牛马圈内的生活。年关了专家们还在扯淡,居然为春节禁放还是燃放鞭炮不得消停,是不是也让人们难得过一个本该安逸详和的新年呢。
腊月二十五那天下雨了,足足下了一夜,久违的雨用它的方式,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这才是过年该有的天气样子。儿时农村的年,总和雨雪天气有着不解之缘。腊月的天,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像是酝酿着一场盛大的惊喜。当纷纷扬扬的雨雪簌簌而落,不多时,整个村庄便银装素裹,仿若童话世界。这雨雪如同年的使者,也宣告着年的脚步迫在眉睫了。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父母和兄弟姊妹一起开年夜饭,举杯邀请笑声扬,共品佳肴话团圆。其实吃什么都无所谓,关键一家人一起。回想小时候父母还年轻,虽然穷点,可那时候年味满满,到了腊月三十,就盼着天亮,好起来穿新衣。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都失去了很多东西。然而生活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公正文明一直是所有人的心愿。其实,无论富贵与贫穷,真正供养生命的东西,是思想,是精神,是灵魂,是内心的繁花似锦。
跨年倒计时已开启,新篇章等我们来翻。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改变的或许只是年俗,年味一直都在。是一代代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对历史文明的传承与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