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各种课改,多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调整或改动,效果极其有限。然而,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却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才是最科学的和符合当前教育规律的课改思想和体系,才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它的新并不是单纯追求“与众不同”,而是把传统课堂上的不符合小老师认知、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予以纠正,使其回归正途。
在实践教学中,“三标课堂”的创新离不开如下三个方面:
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必须把人当成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工具,一定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效果不应着眼于短期高升学率,而是关注小老师实际生活中和在未来社会和事业的竞争中,能否坦然面对困难,能否健康、自信、快乐、有尊严地做人做事。
在教学中,我们要敢于对传统的灌输教育说“不”,运用好“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要心怀对教育的热爱,相信小老师,放手小老师,把学校教育变成学育、把课堂变成学堂,唤醒每一个小老师,不断地去激发小老师的灵感和开发小老师的思维方式。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就是尊重小老师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栋梁成木,大树成荫,小树成景”,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根本:因材育人。
二、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改革主要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站在为小老师一生幸福的高度去思考,它的新在于,从个体的“教”走向“学”为主。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科学规范的秩序上来,努力构建乐学善思的课堂氛围。在大先生小老师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作为一线大先生要科学地遵循“三标课堂”操作流程,就是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它大致贯穿两个原则: (一)自主教育,体现小老师学习主体性;(二)互教互助互评,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三标课堂”让小老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
多年以后,在小老师心目中留下的不是分数、课文、习题、试卷,而是能够从内心深处唤醒自己曾是奋斗者的人生感动。这使得小老师的独立人格得到尊重,自主权利得到保证,个性差异得到承认,兴趣爱好得到发挥。
三、课改的实施主体是大先生,大先生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小老师爱学习是从爱大先生开始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小老师喜欢大先生”是对一个大先生莫大的欣慰。“好关系胜过好教育”,当大先生小老师心灵相容世,教育就有了捷径;当大先生小老师互动成风时,课改也成型了!
新课改要求大先生不仅是复合型人才,更要有家国担当,所以,我们需要躬下身子去研究教育教学,实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既然无法选择职业,就要尊重职业选择!与其枯燥乏味,甚至厌烦头疼地去干,还不如用心去做,在平凡的工作中收获快乐、收获感动、收获幸福!
作者:亢粉兰(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宋文静副校长精彩点评
亢粉兰老师的文章深刻诠释了孟国泰先生新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展现了其深厚的教育素养和前瞻视野。她不仅准确把握了新教育从个体出发、以人为本的精髓,还详细阐述了三标课堂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强调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思维潜能的重要性。同时,她反思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呼吁教师更新观念,以爱为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文章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体现了粉兰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祝福!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