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景·年运·年味
作者/王洪伟(辽宁)
岁末寒冬,年的脚步悄然临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息,那是年景、年运与年味交织的味道。
年景,是一年岁月绘就的画卷。站在岁末回首,田野间,春种秋收的轮回里,庄稼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有的丰收在望,有的略有遗憾。城市中,高楼大厦间人来人往,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店铺招牌依旧闪烁,只是多了些迎新的装饰。企业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渐弱,工人们开始盘算着返乡的行程。这一年,有奋斗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未竟的梦想,构成了独特的年景,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年运,带着一丝神秘与期许。老人们常说,过年是新旧交替,年运也会随之改变。于是,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新的一年。长辈们会精心挑选春联,用喜庆的红和吉祥的话语,期盼新岁顺遂;孩子们则掰着手指,盼望着压岁钱和新衣服,期待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惊喜。人们在年运的期盼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新的一年制定计划,仿佛只要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年运就会如自己所愿。
而年味,是年的灵魂。它藏在集市的热闹里。走进腊月的集市,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红彤彤的灯笼、金灿灿的福字、五彩斑斓的年画,将集市装点得喜气洋洋。人们穿梭其中,挑选着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年味,也在一家人的团圆饭里。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的饺子,象征着团圆;寓意吉祥的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大家举杯欢庆,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景在变,年运的期许未曾改变,而年味,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放鞭炮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如今为了环保和安全,鞭炮声渐渐稀少;过去,拜年是挨家挨户串门,现在更多的是电话、信息拜年。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年景中的奋斗与收获,对年运的美好期许,以及一家人团聚的温暖,始终是年味的核心。
年景、年运、年味,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对年的独特记忆。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让我们怀揣着对过去的感恩,对未来的憧憬,品味这浓浓的年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作者简介:王洪伟,男,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国企干部。系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诗歌朗诵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文联会员,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5月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齐芳朗诵的作品《相约春天》荣获辽宁省总工会“长子情怀.声动中国”职工抗“疫”云诵会活动“特等奖”;王洪伟等10人诵读的《喜迎二十大,同抒一网情》在2022年“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诵读的作品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一等优秀作品奖”;2023年2月在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被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推选为繁荣新时代全国煤矿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作品散见于《大连文学》、《辽宁文学》、《山石榴》、《枫叶诗刊》《文艺界》《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2024年8月荣获“鲁迅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