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冬日怀君
疯诗侠黄延华(广西)
隆冬至友作诗篇,风送东山赠鹤仙。
晚月吟成蝴蝶梦,晨霞赋就鹧鸪天。
梨园静想丹青笔,书院幽思翰墨缘。
闻得先生居地近,何时同拜竹林贤。
这首《七律·冬日怀君》以冬日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一、格律与韵律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的格律规范,平仄和谐,对仗工整,韵脚统一,押“先”韵(篇、仙、天、缘、贤),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二、意境与情感
首联:隆冬至友作诗篇,风送东山赠鹤仙。
开篇点明时节与主题,“隆冬”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而“至友”一词则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风送东山”借用典故,赋予了诗作高远的意境,而“鹤仙”则象征友人的高洁与超凡脱俗。
颔联:晚月吟成蝴蝶梦,晨霞赋就鹧鸪天。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晚月”与“晨霞”分别描绘了冬日夜晚与清晨的景象,而“蝴蝶梦”和“鹧鸪天”则通过典故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细腻而含蓄。
颈联:梨园静想丹青笔,书院幽思翰墨缘。
颈联进一步丰富了情感层次。“梨园”与“书院”分别象征艺术与学术的追求,“丹青笔”和“翰墨缘”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文化情怀。此联不仅对仗工整,还通过静谧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尾联:闻得先生居地近,何时同拜竹林贤。
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与友人相聚的渴望。“竹林贤”借用了竹林七贤的典故,象征高洁的人格和理想的生活,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三、意象与典故
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来营造意境:
东山、鹤仙:借用典故,赋予友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蝴蝶梦、鹧鸪天:通过典故和意象,表达虚幻与思念。
梨园、丹青笔、翰墨缘: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艺术追求。
竹林贤:象征高洁的人格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四、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冬日的寒冷为背景,通过“冷月”“晨霞”“梨园静”“书院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其中,而是通过“吟成蝴蝶梦”“赋就鹧鸪天”“静想丹青笔”“幽思翰墨缘”等表达,展现出对美好情感和高洁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含蓄而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五、总体评价
这首诗在格律、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七律作品。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意境,情感表达真挚细腻,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七律 疯诗侠
疯诗侠黄延华(广西)
鸿云笑我太疯癫,玉叶题诗夜不眠。
暮雨敲窗查古典,晨钟入耳学楹联。
劳神审虑霜花白,凝眼瞻观暑月圆。
坐想行思难合韵,唯勤克苦续金篇。
这首诗以“疯诗侠”为题,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痴迷于诗词创作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下面就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方面来作一下具体剖析:
一、内容方面
①人物形象鲜明:开篇即以“鸿云笑我太疯癫”来点明诗中主人公“疯诗侠”之“疯”,以鸿云之笑反衬其疯癫之态,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玉叶题诗夜不眠”则进一步展现了其对诗词创作的痴迷甚至达到疯狂的状态和程度,即使在夜晚也不休息,沉浸在诗词的创作意境中,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创作过程细腻:“暮雨敲窗查古典,晨钟入耳学楹联”细腻地描绘了其创作过程中的勤奋与刻苦。无论是暮雨敲窗的夜晚,还是晨钟入耳的清晨,都在不断学习、积累,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学习楹联的技巧,体现了其对诗词艺术的执着追求。
③情感真挚动人:“劳神审虑霜花白,凝眼瞻观暑月圆”通过外在形象的变化,如“霜花白”“暑月圆”,反映出其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以及对诗词创作的专注与投入,真挚地表达了对诗词艺术的热爱之情。“坐想行思难合韵,唯勤克苦续金篇”则直接抒发了其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凭借勤奋刻苦来克服困难、续写佳作的决心,情感质朴深刻而感人。
二、结构方面
①起承转合自然:首联以“疯癫”开篇,引出人物形象;颔联紧承首联,具体描写其创作过程中的勤奋学习;颈联由学习过程转到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付出,展现其专注执着;尾联则总结升华,表达其凭借勤奋克服困难、续写诗篇的决心,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人物的创作历程与情感变化。
②前后呼应紧密:首联的“疯癫”与尾联的“难合韵”“唯勤克苦”相互呼应,首联点明其“疯癫”之态,尾联则揭示其“疯癫”的根源在于对诗词创作的执着与勤奋,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使全诗的主题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三、语言方面
①用词质朴生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人物形象与创作过程。如“鸿云笑”“玉叶题诗”“暮雨敲窗”“晨钟入耳”等词语,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人物状态。
②韵律和谐流畅:作为一首七律诗,其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准确,平仄协调,符合七律的格律要求,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四、主题方面
①赞美执着追求:这首诗通过描绘“疯诗侠”对诗词创作的痴迷与执着,赞美了他对诗词艺术的热爱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人们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时,要像“疯诗侠”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不畏艰难,努力拼搏。
②体现艺术和魅力:整首诗歌从侧面也体现了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疯诗侠”如此痴迷地投入其中,不断学习、艰苦创作,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词艺术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穷魅力,激发人们对诗词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七律 冬晚
黄延华(广西)
朔风怒号暮云低,日别山峦远树迷。
疏影飘摇梅弄雪,寒烟袅绕户迎霓。
孤鸿声断苍穹外,老柳枝垂古渡西。
独坐幽窗思故友,端杯向月索诗题。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晚景的抒景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一、意象营造
自然景物丰富多样:诗中出现了朔风、暮云、日、山峦、远树、梅、雪、寒烟、霓、孤鸿、苍穹、老柳、古渡等众多自然景物,这些景物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冬日画卷。如“朔风怒号暮云低”中的朔风与暮云,营造出一种苍凉、压抑的氛围;“疏影飘摇梅弄雪”则展现出梅花在雪中摇曳的灵动之美。
动静结合巧妙:既有朔风怒号、孤鸿声断等动态描写,又有山峦、远树、老柳枝垂等静态画面,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具活力与生动感。例如,“疏影飘摇梅弄雪”中的“飘摇”与“弄”字,赋予了梅花在雪中摇曳的动态美,而“老柳枝垂古渡西”则呈现出一种静谧、沉稳的景象。
二、情感表达
孤独寂寞之情:从“独坐幽窗思故友”一句可直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在这样一个冬日的傍晚,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窗前,思念远方的故友,这种情感在寒冷的冬景中显得尤为突出和强烈。
思乡怀人之意:诗中的诸多景物都带有思乡怀人的色彩。如“孤鸿声断苍穹外”,孤鸿的叫声在广阔的苍穹中渐渐消失,这不仅营造出一种空旷、凄凉的氛围,也隐喻着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仿佛那孤鸿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漂泊在外,渴望归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端杯向月索诗题”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孤独寂寞之中,诗人并未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端起酒杯,向明月寻求诗的灵感,试图在诗意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一面。
三、语言风格
用词生动形象:“怒号”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朔风呼啸的猛烈态势;“弄”字则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梅花在雪中摇曳的姿态更加生动可爱;“袅绕”形象地表现出寒烟在空中缭绕的轻盈之态。
对仗工整:颔联“疏影飘摇梅弄雪,寒烟袅绕户迎霓”和颈联“孤鸿声断苍穹外,老柳枝垂古渡西”对仗工整,不仅词性相同,而且意境相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四、意境营造
苍凉凄清:整体上,诗中所描绘的冬日晚景营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朔风、暮云、寒烟等景物都带有一种冷色调,给人一种寒冷、萧瑟的感觉。而孤鸿、老柳等意象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意,使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之中。
深远空灵:尽管意境苍凉,但诗中也不乏深远空灵之感。如“日别山峦远树迷”中的“远树迷”,给人一种朦胧、深远的视觉效果;“苍穹外”则展现出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感,使诗的意境更加开阔、空灵。
七律 散步
疯诗侠黄延华(广西)
菩提树下石桥边,面对青江赏夕烟。
看燕乘风忧落后,观鱼博浪敢超前。
东坡杞菊相争艳,西岸鹃花互斗妍。
暖暖朱霞宜散步,逍遥自在似神仙。
写诗不作评,好似和尚写佛经。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佳作,且看在下如何吹牛皮吧,看后千万别忘了点个赞哦。
一、诗歌的意境营造
1、十足的画面感觉
首句“菩提树下石桥边”,用“菩提树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神圣的氛围,用“石桥边”则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在古桥旁、菩提树荫下的静谧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优美的基调。
“面对青江赏夕烟”,用“青江的清澈”与“夕烟的朦胧”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青江是实实在在的自然景观,而夕烟则带有梦幻般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般的江边,欣赏着夕阳下升起的烟霭,画面既开阔又富有层次感。
“东坡杞菊相争艳,西岸鹃花互斗妍”这两句,描绘了江边两岸的花卉争奇斗艳的景象。东坡的杞菊和西岸的鹃花,不仅色彩鲜艳,还有一种竞争的态势,使得整个江边的景色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2、巧妙的构建动静结合
“看燕乘风忧落后,观鱼博浪敢超前”,燕子乘风飞翔,鱼儿在水中搏浪,这是动态的描写。燕子“忧落后”赋予了燕子一种情感,仿佛它在努力追赶,不愿意落后于它的同伴;鱼儿“敢超前”则展现出鱼儿的勇敢和进取心。而与之相对的,菩提树、石桥、青江等景物则是静态的。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鲜活,既有静态的宁静之美,又有动态的灵动之趣,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中万物的生命力。
二、在情感方面的亲和表达
1、闲适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依从整首诗的总体构思而描写,诗人是在一个悠闲的时刻散步。无论是欣赏菩提树下的美景,还是夕阳下的炊烟,或者是观看江面上的燕子和河中的鱼儿,亦或是欣赏两岸的花卉,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特别是在尾句“暖暖朱霞宜散步,逍遥自在似神仙”,诗人借助在暖暖的朱霞(晚霞)下散步,表达出自己仿佛如神仙一般的逍遥自在之感。这种情感贯穿了全诗,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在散步时的惬意心情,仿佛自己也能随着诗人的笔触,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之中,享受那份难得的闲适与自在。
2、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菩提树、青江、夕烟、燕子、鱼儿、杞菊、鹃花、朱霞等众多自然景物,这些景物都被赋予了美好的特征。如“赏夕烟”中的“赏”字,体现了诗人对夕烟美景的欣赏;“相争艳”“互斗妍”则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竞相绽放之美的赞美。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他用心观察自然,用诗歌的形式将自然的美好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引发读者对自然之美的共鸣。
三、诗歌的技巧和艺术结构
1、运用工整的对仗艺术
这首诗的颔联“看燕乘风忧落后,观鱼博浪敢超前”和颈联“东坡杞菊相争艳,西岸鹃花互斗妍”对仗十分工整。从词性来看,“看燕”对“观鱼”,都是动宾结构;“乘风”对“博浪”,都是动宾短语;“忧落后”对“敢超前”,都是动宾短语,且“忧”和“敢”都是形容词,“落后”和“超前”都是动词。“东坡”对“西岸”,都是方位名词;“杞菊”对“鹃花”,都是植物名词;“相争艳”对“互斗妍”,都是动宾短语。这种工整的对仗,使得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善于运用生动而又形象的词语
“忧落后”“敢超前”赋予了燕子和鱼儿以人的情感和精神品质,使这两个意象更加生动活泼。“相争艳”“互斗妍”则形象地描绘了花卉竞相绽放的情景,仿佛花卉之间也在进行着一场美丽的比赛,用词富有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景物的活力与美丽。
【现代自由诗】冬日抒怀
疯诗侠黄延华(广西)
寒风凛冽,冬日的序章悄然开启,
大地披上银装,寂静而神秘。
树枝挂满冰凌,像是岁月的泪滴,
在阳光下闪烁,晶莹又孤寂。
雪花纷飞,轻盈地舞动着身姿,
它们是天空的使者,温柔又细腻。
落在掌心,瞬间化作一滴水,
那是冬日的诗,短暂却美丽。
炉火熊熊,暖意在屋内弥漫,
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温暖的回忆。
笑声在空气中回荡,驱散了寒冷,
冬日的怀抱,也能如此甜蜜。
夜幕降临,星辰在天空中闪烁,
像是远方的灯塔,照亮心灵的角落。
月光洒下,银色的光辉如梦似幻,
冬日的夜,静谧又悠远。
在这寒冷的季节,我独自漫步,
感受着冬日的宁静与孤独。
思绪如风,飘向远方的山川湖海,
在这片冰雪的世界,寻找心灵的归宿。
冬日,是岁月的沉淀,是时光的低语,
它用寒冷雕刻出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在这片宁静中,我听见自己的心跳,
在冬日的怀抱里,感受生命的奇迹。
冬日,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它用洁白的画笔,描绘出希望的底色。
在这片寂静中,我种下梦想的种子,
等待春天的暖风,唤醒沉睡的生命。
作者简介: 黄延华,笔名疯诗侠。1968年9月,出生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并且被誉为"全国金桔之乡"的广西融安县,现在广东中山市暂居。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自由。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有幸成为诗人乐园的一名文学成员,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圈官网的签约诗人。我的诗词作品如同散落般的珍珠,点缀在各大都市头条之上。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以笔为剑,以诗为马,驰骋在想象的原野上,追寻着心中的诗意与远方。期待与各位朋友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相遇,共同探讨诗与远方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