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小冰车
外两首
作者/于井和
童年的小冰车
滑冰想起童年乐
一群孩子似群鹅
每天一场滑冰赛
叽叽喳喳闹冰河

雪地拾柴
雪地拾柴热气飘
口吐霜花花儿娇
怀抱干柴雪打滚
日影婆娑乌鸦叫

港湾
一座老房子
亲如爹和妈
矗立岁月间
饱尝狂风刮
沧桑老躯体
养育多少娃
港湾好温馨
永远游子家

《评〈童年的小冰车〉》
于井和老师的这首《童年的小冰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童年滑冰的欢乐场景,唤醒了人们心中那份纯真而美好的童年记忆。
诗的开篇“滑冰想起童年乐”,直抒胸臆,奠定了欢快的情感基调。一个“乐”字,点明了童年滑冰时光的幸福与愉悦,让读者迅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充满欢乐的情境之中。
“一群孩子似群鹅”这一比喻新奇而贴切,将孩子们在冰上的活泼姿态比作群鹅,既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灵动活泼,又赋予了画面一种憨态可掬的童趣。
“每天一场滑冰赛,叽叽喳喳闹冰河”,通过对孩子们比赛场景的描写,“叽叽喳喳”的声音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冰面上的热闹氛围和孩子们的无限活力。那喧闹的冰河不仅是孩子们嬉戏的场所,更是他们释放天性、追逐快乐的天地。
整首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最平实的文字勾勒出了童年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短暂地回望那段无忧无虑的纯真岁月,重新感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评〈雪地拾柴〉》
于井和老师的这首《雪地拾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且充满意趣的冬日画面。
诗的首句“雪地拾柴热气飘”,直接点明主题与环境,在寒冷的雪地中拾柴这一行为所产生的热气,形成了鲜明的冷暖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口吐霜花花儿娇”,此句描写细腻而独特,将口中呼出的白气形容为娇美的霜花,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诗意的美。
“怀抱干柴雪打滚”,描绘出主人公拾柴后的欢快与活泼,在雪地里打滚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让人感受到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
尾句“日影婆娑乌鸦叫”,通过对日影和乌鸦叫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与前面的动态场景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节奏明快,用简洁的文字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微瞬间,将冬日雪地的景象与人物的活动、心情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冰天雪地却又充满温暖与欢乐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评〈港湾〉》
于井和老师的《港湾》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一座老房子深深的眷恋与赞美。
诗的开篇,将老房子比作亲如爹和妈,瞬间赋予了老房子以亲情的温暖和厚重,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对其深厚的情感依赖。
“矗立岁月间,饱尝狂风刮”,这两句展现了老房子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袭,却依然屹立不倒,突显了其坚韧的品质,也暗示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记忆的沉重。
“沧桑老躯体,养育多少娃”,形象地描绘了老房子的陈旧与衰老,同时强调了它的养育之恩,无数孩子在这里成长,这里是生命的摇篮,是温暖的庇护所。
尾句“港湾好温馨,永远游子家”,将老房子升华成港湾的意象,表达了无论游子身在何处,这座老房子永远是心灵的归宿,是温馨的家园。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老房子的描写,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和向往,让读者在平凡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不平凡的情感力量。


个人简介
于井和(网名老于头)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乡黄土梁子村人。
1955年生人,现年69岁。1975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初中、小学数学老师。于2015年5月退休,中专学历。退休后仍然关注教育事业。笔耕不辍,爱好文学,以校园及日常生活为素材,吟诗作赋。宣传新时代,新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