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强长征中两次被错误关押
作者 方多根
题记
今天是敬爱的祖父方强同志的诞生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纪念这位充满智慧与慈爱的长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方强长征中两次被错误关押》的故事重新呈现给读者,以此彰显他的革命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愿祖父方强同志在天之灵得以安息,我们将永远怀念您。
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作为红军的一员战将,经历了长征全过程的方强,有过两次鲜为人知的被错误关押。
1933年6月,方强从中央警卫团政委调任红二十二师政委,率部近万人驻守中央苏区南大门——江西会昌筠门岭。当时,前任师长程子华调走,接任师长周子昆尚未到任,方强肩负起整个作战指挥的重任。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红二十二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惨烈的战斗。
由于当时"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红军不能按照正确的战略战术打仗,红二十二师最终只能被迫撤退。此时,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身份来到了赣南,当时虽已不再担任红军总政委,但与方强非常熟悉,故直接给方强打电话,告诉他要总结经验教训,仗要如何打,如何与敌周旋。红二十二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打了胜仗,毛泽东非常欣慰地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被"左"倾路线把持的临时中央获悉方强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立即撤销了他的职务,把他关进了国家保卫局。在国家保卫局的几个月内,方强不能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间接听到的都是让人愈加焦虑和忧郁的失败消息。
1934年10月初,方强与被一起关押的原红三师政委谢翰文等几个同志,被送到政治保卫营,说要去执行新的任务,只允许带两套衣服,一条被子,后来又补发了草鞋、布鞋和5天的口粮。方强捆了一个小背包,做了一个米袋子背在身上,腰带上还挂着一个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茶缸,被押着随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
10月17日,红军从10个渡口南渡于都河。10月21日至25日,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其间,红四师师长洪超牺牲。洪超是方强在红三军团的老战友,也是长征中第一位牺牲的师级干部。洪超牺牲后,第二纵队参谋长张宗逊调任红四师师长,师政委是黄克诚。黄克诚曾多次率部在方强的老家平江县长寿街作战,他对方强很了解。方强当时提出可否随张宗逊回老部队去作战,当一名普通的士兵,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他对党的忠诚,黄克诚也很想利用这个机会"解放"方强,但国家保卫局答复,方强是"有罪"在身,没有发言和工作的权利。
红军突破了敌人的第二、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由于带上了笨重的机器和"坛坛罐罐",在距湘江渡河点只有短短80公里的路程,中央纵队竟然走了近4天,致使湘江两岸的部队与优势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红三军团伤亡极大、三军团的干部战士大多是湖南平江、浏阳人,和方强一起参军的许多同乡都英勇地牺牲了!
渡江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方强和谢翰文等这些从战斗部队中出来而失去自由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情十分沉重。
红军抢渡潮江后,沿湘桂边界继续前进。在湖南通道,部队突然放弃北上,改为西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行进。在行军中,方强悄悄地向政治保卫营营长吴烈探间:"这是谁的决策?"由于吴烈对方强的情况有些了解,便贴着方强的耳朵说:"一位有战略眼光的高级人物!""毛泽东?"方强脱口而出。
他从内心感到红军又有希望。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当时事关红军生死攸关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问题。
一个晴朗的下午,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把被迫害关押走上长征的同志召集在一起,郑重地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宣布被关押的同志无罪解放,方强被分配到军委干部团任党总支书记。
方强从内心感到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命。方强浑身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立即到军委干部团报到,跟随党中央、毛泽东继续长征。
二、被张国焘关押
中央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占领护定城后,兵分三路迅速占领了天全、芦山,以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6月中旬,干部团从大跷碛(夹金山脚下的一个镇)地区出发翻越夹金山,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和人烟,气候变化无常,有"神山"之称。干部团走在军委纵队的前头,各营"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了的抬着走”,达到“不掉一个人、不失一匹马”。
部队一到山麓,气温便骤然下降,时值6月,方强只穿一件单衣,嘴唇都冻得黑紫上下牙床直打架。他与干部团的战友们只能凭着顽强意志与严寒搏斗,几个小时后终于爬到了山顶。山顶是一块不大的平地,看到有同志牺牲在雪地上。方强不便在山上久留,立即下山。下山时忽然又卷起狂风,急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时,雨止风停,方强奋力奔跑,终于把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远远地甩在身后。
6月13日,军委纵队来到四川达维,和李先念政委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会合。干部团在懋功地区休整,总政治部指示为萧劲光平反,方强代表干部团党总支和萧劲光谈话,恢复了他的党籍。不久,萧劲光调红三军团任参谋长。
在懋功休整期间,方强因吃玉米饭消化不良拉肚子,不能再随部队行动,经干部团政治处主任莫文骅介绍、被送到卓克基的四方面军兵站医院治疗。方强被迫抬在担架上随兵站医院行动,于7月上旬到达黑水、芦花,一路上都找不到粮食,他们只能挖野菜、摘豌豆叶充饥。没油没盐。此时,方强的腹泻已经转为痢疾,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由医护人员抬着向前转移。万幸的是,方强凭借缴获敌人的几小包云南白药,稳定了一下病情,同时找炊事员将烧饭锅的锅底灰刮下来,用开水调好后当药灌进肚子里。一天3次,一连3天,大把大把的锅灰喝下去,痢疾竟奇迹般地好了。
没等身体完全恢复,方强就出院急忙追赶部队。这时已是8月底,由于住院期间不了解党内发生了分歧和斗争,方强沿着中央红军走过的行军路线追赶干部团,在向打鼓地区前进的路上,得知党中央和右路军已北上过了草地,没能赶上原来的部队使方强大为失望。后来又听说朱德和刘伯承随左路军北上到了阿坝。方强便决定转向阿坝去找认识的朱德、刘伯承。
方强转回卓克基,经马尔康、大藏寺、查理寺,与几名原一方面军的同志,结伴而行去阿坝。
一路上,由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计划尚未传到四方面军的部队,他们对一方面军的同志,还像会师时一样友好。
路经马尔康时,遇到红八十九师二六二团,受到热情接待。除了给方强一行粮食以外,团政委唐凯见方强身体十分虚弱、还特意送给他一匹马。但在马尔康找四方面军后方纵队去搞粮食时,遇到纵队政委、方强刚作了自我介绍,对方就劈头盖脸地训斥道;“你们一方面军没有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丢掉了中央苏区,长征中减员很多,纪律也不好,现在不能再北上了,只有南下才是出路。”方强一听不是味道,便回答说:“中央红军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那是王明冒险主义的错误,现在中央的路线是正确的,我拥护中央北上的方针!”纵队政委没好气地说:“这个问题很大,要开党代会解决。”
9月中旬,方强一到阿坝,就找到总司令部,将沿途所见所闻不利于一、四方面军团结的事情,向刘伯承作了详细的汇报。刘伯承听了以后,很严肃地说:“要注意口紧,现在他们正在阿坝喇嘛寺开会,党内现有斗争。你赶快到五军团去,随五军团行动。”他亲自用毛笔写了一封介绍信,派通讯员把方强送到五军团。
方强见到了军团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曾日三见方强重病初愈,便要他到军团医院去休养。张国焘很快觉察到这些情况,在方强住院的第三天,便指使总司令部一局3个交通队战士,把方强从五军团押送到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阿坝会议后,该部改为“国家保卫局"。
这样方强在长征中就被第二次关押。
在“国家保卫局”,方强同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被关押在一个房间,除了大小便,没有任何行动自由。关押两天后开始提审,他们一再追问方强同刘伯承讲过一些什么话,刘伯承说了什么。方强除了“口紧”两个字坚持没有透露外,其它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言,方强都说了。
“审讯”过后,方强被安上了“破坏中央领导人(张国焘)威信”的罪名。在阿坝打扫寺院时,罗世文拾到一本“川省委扩大会议决议”(即阿坝会议决议)给方强。该“决议”充满反对党中央的言论,方强一边看一边骂:“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罗世文连忙提醒方强:“小心丢了脑袋,现在不是我们说话的时候。"
9月17日,张国焘发布南下命令、率左路军和右路军的第四、十军大举南下,这就是长征中的二过雪山草地。在行军路上,方强被押在“国家保卫局”交通队的中间,从阿坝出发,经大小金川,再次翻然夹金山到懋功。当时,被关押行军的人中还有廖承志、徐以新等。这时的方强,面临的处境十分严峻,由于他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曾身负重伤,这时伤病复发,身体不能直立,只能拄根拐杖缓缓而行,同时手上还多了一根捆绑他的绳子。
当时方强参加革命已十几年,人党也10年了,把一切都献给了党,他想绝不能倒在雪山草地中,爬也一定要爬出去!
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召开会议,公然另立“中央”。他派人向方强等这些被押的人员传达他的讲话和组织决议,即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捉拿法办,将杨尚昆、叶剑英革职查办等,其用意是要方强等拥护他,反对党中央。方强和罗世文没作任何反应。
四方面军在组织实施“馁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后,迎克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张国焘异常兴奋,将方强等“特赦"。在总政治部,方强被再次要求对北上或南下表态,方强表示仍然坚持服从中央决定,于是他们指出方强三大罪状:一、同刘伯承谈话违反组织原则;二、破坏中央领导人的威信;三、对南下没有明确态度,决定将方强下放到总政总务处当文书。
南下大军尽管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但由于南方敌人的异常强大,百丈关战役伤亡1万多人,又破迫转入防御。
11月,部队向西康高原退却,重返雪山草地。
方强又随军第三次翻越了夹金山,而且还爬过了万年雪山海拨5400米的党岭山。
1936年2月,部队陆续转移至道浮、沪霍、甘孜。这期间,张国焘收到了从苏联回国的张浩的电报,转达了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支持。7月间,红二、六军到达甘孜,张国焘不得不收起“中央”的名称,召开所谓“锁口会议”,同时解放被他打击的干部,方强也从一名文书改任川康省苏组埃政府秘书长兼内务部部长。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的方针,与张国焘作了严肃的斗争,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面对南下失败的教训和久困雪山草地的艰难局面非常不满。这样,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越过草地北上,和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8月底到达甘南的渭源、垅西地区。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和静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方强经历长征前后两年、参加了数十次大小不同的战役、战斗,两次被错误关押,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经受了严酷的对敌战争、严峻的党内斗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伤病考验。
长征结束后,方强调任红四方面军九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继续投入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方强个人简介
1910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平江长寿街。1926年加入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平江青年义勇队指导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工农革命军,历任工农红军连、营(中央警卫营)、团(军委模范干部团)、师政治委员,参加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和气壮山河的西路军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兵团副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合江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四十四军军长。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海军及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央专门委会委员、国防工办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是党的七大、十大正式代表,参加党的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
2012年2月8日方强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