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悟道
作者:阿 莹
朗诵:伊 兰
在我的印象里,中铁一局的王力就是一个五大三粗、风风火火的汉子,不管何时何地见面都是高喉咙大嗓门,直震得人耳膜嗡嗡响,周边人常被他的气势所感染。这样性格的人必然会把工作搞得风生水起。2021年,王力几乎毫无悬念地斩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家可别小看这个荣誉,因任职工会主席而获此殊荣的,在全省屈指可数矣!所以,这样一个人能创造出这样耀眼的业绩,我是丝毫不会怀疑的。然而有一天,他居然给我送来了一本厚厚的书稿。
啧啧,这般人士也敢将随笔汇编成集?我心里有些惊诧,便百无聊赖地翻阅起来。没想到第一篇文章便让我略略吃惊,这是一篇关于于丹论庄子的著作的读书心得,可我没记住他读书的心得,反而记住了他说自己读书时间有限,大部分集中在夜晚,工作上遇到什么烦心事就拿出书来读,也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什么烦恼都忘了。这不也是我自己的状态吗?一个爱读书的人,必然会对生活和工作总结出感悟的。于是,我细细地看下去,没想到此人不但平日里有思考,还挺笔下生花呢。
在生活中发现哲理,是王力的一大特点。作者非常热爱生活,喜欢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上提炼出自己的感悟,进而推到哲理的高度。你看他开车去陪父亲看病,途中差点被斜插过来的一辆车撞到,气得他直想发火,可当他得知对方是自己亲弟弟时,本想发 火的他陡然间气消了。他由此悟到:表面上看,造成自己愤怒的是斜插进来的“那个人”和“那辆车”,但是当他发现对方是自己亲弟弟时,自己的感觉就变了,变得可以容忍了,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事物会因亲疏而发生变化。那篇《从把开水放凉想到的》煞是有趣。他从人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平常事上发现,要将开水放凉,方法有三个:一个是要釜底抽薪,去掉热源;一个是要把热水放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冷却;一个是要主动作为,不断搅动,加速散热。由此总结:“凡事切不可急于求成,火中取栗,只有精进不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篇《奢侈品》更是值得细细咀嚼,他注意到人们习惯将奢侈品的特点概括为能够用钱买到的稀缺的消费品,他却反其意而用之,认为用钱买不到的才是奢侈品,对年迈的母亲而言最好的奢侈品是健康。进而总结到:生命没有第二次,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直播,珍惜眼前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他直接将奢侈品的含义提高到精神层面了。
在工作中感悟哲理,是王力的又一个特点。许多人对工作都有独到的见解,而王力独辟蹊径,使人深受启发。那篇《由锻造高质量钢筋混凝土想到的》,就从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入手,想到团队成员间必须优势互补、刚柔相济、各司其职,才能无缝对接, 增强各个管理主体的内生动力,此乃企业管理的制胜法宝也。而那篇《“讲究”与“将就”》是从两个词的字面之义分析入手,将其提升到一个人对工作的敬业程度,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想一般的国人是喜欢将就的,记得出访美国时,几次遇到老外笑称我们“马马虎虎”,这大概是与中国人打交道留下的印象。其实我们办事也是讲究的,君不见那上天的飞船、入海的航母、奔驰的高铁,以及那高耸云端的建筑,哪个不是精益求精的杰作。作者指出讲究的人,与人相处,知书达理,分寸有度,一朝是知音,终身是挚友。这是多么富有深度的概括啊! 那篇《工会“吹拉弹唱”的新内涵》则说,“吹”要吹响时代号角,“拉” 要拉进职工感情,“弹”要弹出创新乐章,“唱”要唱响工会名牌。其人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在单位的工会工作,在全省在全国,便始终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工会干部的心胸和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始终以善良之心对待事物,是王力生活充实的底蕴,也是充盈在其文章中的最有力量的内容。我在文中看到他陪父亲去看病,照料行动不便的母亲,给大学毕业的儿子写寄语,还敢于向儿子承认发火的悔意。从小事上也体现出了他的善良。你看他去庙会 闲逛,看到一个摊位卖木器,想给妈妈买一根拐杖和一个木制品。卖家说一根拐杖30元,一个木制品15元,他不假思索给了70元,回到家才想起把账算错了。而那个摊位离家只有400多米,他完全可以去把钱讨回来。但他却想,卖家好不容易多挣了20多块钱,自己去讨要会坏了人家情绪。我们由此见到,一个柔情似水的汉子缓缓走来。
我欣赏王力还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知恩图报,大大小小的往事都记在心里、念叨在嘴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篇《咀嚼困境》让我特别感动。当年上小学的王力和两个同学进山迷了路,饥肠辘辘,多亏遇到了一位拾柴的大妈,把他们带到家,把留给儿子的搅团分给他们吃了,又将他们送出了山。后来他常常想起那位大妈,多次想上门致谢,却始终没有找到人,只好写文章来了却感激之情,足以见其内心世界的敞亮。是的,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内心充盈幸福,才会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顺顺当当。
我想,展示在面前的这部书稿,尽管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可说是王力生活和工作的记录,还有他的心路历程,里边是藏有大智慧的,值得人们去阅读。
2023 年 9 月 5 日匆匆于新城
作者简介阿莹,陕西铜川人,第五届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惶惑》。先后出版散文集《绿地》《大秦之道》《饺子啊饺子》《旅途慌忙》,艺术评论集《长安笔墨》,歌剧剧本《大明宫赋》,实景剧剧本《出师表》,等等。散文《俄罗斯日记》获冰心散文奖。担任编剧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红箭 红箭》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秦腔剧《李白长安行》获陕西省文华大奖。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夜语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木兰书院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语言文化推广基地特聘诵读教师,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