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省《罗汉庵》赏析
作者简介:王焕发,男,江西信丰人,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赣南诗联学会会员,信丰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罗汉庵
桃花仙境似斯庵,杖履从容任远攀。
石迳崚嶒多积藓,僧房虚敞半攒山。
云迷洞口龙眠稳,月满林间鹤梦闲。
几欲逃禅方丈室,只缘心事系人间。
作者张省,明代信丰人。志书记载:张省“性朴雅,嗜古读书,构松塘别墅,衡门泌水,有自得之乐,终其身居焉。”衡门泌水:衡门,以横木为门,形容住所简陋。泌水,河名,今名泌阳河。衡门泌水,谓隐居之地。语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朱熹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也可以玩乐而忘饥也。”
罗汉庵,在信丰县大塘埠镇光甫村的罗汉岩山中
首联,“桃花仙境似斯庵,杖履从容任远攀。”杖履,手杖和鞋子,因皆为出行时的用具,故引伸为脚步。桃花源仙境之美,可能就像罗汉庵一样,正因为罗汉庵这么美,所以脚步从容地去参观攀游。上句“仙境”一词,看似极言桃花源之美,实则赞叹罗汉庵之美。“从容”一词,说明诗人怀着轻松悠闲的心情去攀游,和颈联的“云迷洞口龙眠稳,月满林间鹤梦闲”相呼应。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全诗为这一联生发开去。
颔联,“石迳崚嶒多积藓,僧房虚敞半攒山。”石迳,亦写作石径,此处指石头山路。崚嶒,léng céng,山势高峻重叠。罗汉庵建在四面光突突中间一块平坦之地的石洞之中,一条通道都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这条崚嶒中的石道上布满了苔藓;来到庵前,站在前面的空坪上回观罗汉庵,见僧房门虚开着,突出的岩石把整个道庵覆盖着,岩石又弯弯地半包围着罗汉庵。这联着重写通往罗汉庵的石路和罗汉庵所处的位置,写得活灵活现,使读者未临庵中却从诗中见到了幽静美丽的道庵。
颈联,“云迷洞口龙眠稳,月满林间鹤梦闲。”这一联虚写,罗汉庵建在岩石的洞口中,被云雾封锁,给人“山门不关云自封”的感觉。古人常有“龙从云,虎从风”的说法,因此作者通过想像云封洞口,龙在其中安稳地睡着;月白风清的林间,仙鹤在其间作着悠闲的梦。此联的一个“稳”字和一个“闲”字,下字非常形象生动,一个“稳”字,说明龙睡得安静,睡得深沉;一个“闲”字,也将鹤无忧无虑的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龙和鹤都能安静地睡着,必定心无俗念。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欲无求,诗人通过对这里的动物们的安闲自在的描写来体现佛家的境界,可谓寓意较深。这联通过想象写龙写鹤,实际上也包括此处的万物都悠闲自在地生活着,使诗人很是羡慕。
尾联,“几欲逃禅方丈室,只缘心事系人间。”逃禅,此处指遁入空门,入佛参禅。如唐代牟融《题寺壁》“闻道此中堪遁迹,肯容一榻学逃禅。”还有明代无名氏的《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禅云外,觅个亲人。”诗人前面通过对罗汉庵的细致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清静幽雅的佛门圣地,因此自己也几乎产生了皈依佛门、遁世参禅的念头,然而由于心里装着人间,终未成行,感慨吁嘘。
这首诗诗人从写罗汉庵很美、脚步从容攀游起笔,再到具体描写登庵路上之所见和罗汉庵所处的位置,又再写诗人的联想,最后水到渠成地抒发自已的感情,结构合理,章法谨严。
这首诗章法结构很独特,那就是首联的第一句,引出第三联,首联的第二句引出第二联。首联的第一句写到“桃花仙境似斯庵”,罗汉庵美得像桃花源一样,那么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写到“云迷洞口龙眠稳,月满林间鹤梦闲。”云封洞口,龙悠闲地卧着,月洒林间,鹤清静地梦着,这样的仙境能不美吗?诗的第二句写到“杖履从容任远攀”,杖履攀游罗汉庵,见到了什么?见到的是“石迳崚嶒多积藓,僧房虚敞半攒山。”七律的这种章法结构,被古人称之为接项格。七律圣手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中有一首,也是用接项格写成的,如: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的这首诗也是以首联的第一句引出第三联,首联的第二句引出第二联,章法结构非常紧凑。
江西省信丰县诗词楹联学会
组稿编辑:唐文凯
2025年元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