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财高中没考上大学,心里那股失落劲儿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蔫蔫的。回到村里,他也没别的法子,只能跟着爹妈在田里刨生活。每天天还没亮,星星还挂在天上呢,旺财就爬起来,跟着父母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田里走去。
在那片黄土地上,旺财慢慢找到了一种别样的平静。虽说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可看着自己亲手侍弄的庄稼一点点长大,心里也有了盼头。他脑子灵活,边干活边琢磨,慢慢摸清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还试着用一些新技术。别说,这亩产还真就一点点提高了。父母对他的能干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有了旺财的帮忙,家里的农活干得又快又好。

可日子久了,旺财心里又犯起了嘀咕。虽说自己的努力有了些成效,父母也轻松了不少,可这农业收入实在微薄,除去种子、化肥这些成本,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没什么起色,日子依旧过得紧紧巴巴。他心里明白,总这么窝在村里,不是个事儿。外面的世界那么大,说不定藏着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于是,外出打工的念头就在他心里悄悄冒了芽。
旺财把想法跟父母一说,父母都是明白人,知道靠几亩薄田,确实难让日子富裕起来,年轻人一直守在农村,以后娶媳妇都可能成问题。虽然心里有万般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将来,他们还是咬咬牙同意了。旺财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父母这是为他好,这一去,虽说要离开熟悉的家乡,但也意味着能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出发前,旺财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他想到了在湖州打工的几个同学,听说那儿机会不少。打了几通电话,同学们热情得很,信誓旦旦地说:“你放心来,湖州这地儿虽不大,可到处都是商机,进工厂的事儿包在我们身上!” 同学们的话,让旺财心里踏实了不少。
背着简单的行囊,旺财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前往湖州的旅程。一路上,他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到了湖州,旺财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和农村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到处都是新鲜玩意儿。
刚开始那几天,旺财没急着找工作,而是在城里四处溜达,好好感受这个陌生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同学问他为啥还不去工厂,他挠挠头说:“民以食为天,我瞅着饮食行业不错,想在这行试试。” 同学听了直摇头,说这行又累、工资又低,环境还油腻,净是些琐碎事儿,不太适合男人干。可旺财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他觉得只要用心,在哪都能闯出一片天。
没几天,旺财就在城东一家生意火爆的面馆找到了工作。这家面馆不大,可每天顾客进进出出,热闹得很。旺财第一天上班,就被安排了各种活儿,切菜、下面、收拾桌子,忙得脚不沾地。虽说累得够呛,但他心里挺满足,毕竟这是全新的生活。
店主是个热心肠,看旺财干活踏实,就时不时地指点他。旺财学得也快,没过多久,就把面馆的活儿摸得门儿清。半年后,因为他表现出色,被提拔成了领班。又过了一年,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他直接升成了店内经理,工资也跟着翻了一倍。那些曾经不看好他的同学,这下都对他刮目相看。
有了稳定的收入,旺财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能定期给家里寄钱。父母收到钱时,心里满是欣慰,直夸儿子有出息。旺财工作之余,也没闲着,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还结识了不少有经验的人,人脉越来越广。
在面馆工作的时候,旺财邂逅了爱情。姑娘叫小妍,长得眉清目秀,性格也温柔。两人因为工作常在一起,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渐渐地,话也多了起来。生意不忙的时候,他们就凑在一起,聊聊生活,谈谈梦想,两颗心也越靠越近。不知不觉间,爱情的种子就在他们心里发了芽。
春节的时候,旺财带着小妍回了老家。父母见了小妍,喜欢得不得了,小妍也觉得旺财家里人实在。这一趟下来,两人感情更坚定了。没多久,他们就结了婚,后来还有了可爱的女儿。小妍为了照顾孩子,成了全职妈妈。
孩子渐渐长大,旺财想着回县城找份工作,一家人能安稳过日子。可找了一年,也没遇到合适的机会。没办法,他们只好又回到湖州。这次,旺财没再回面馆,而是盯上了小龙虾生意。他发现市场上对小龙虾的需求特别大,不少餐馆一天就能卖出去几十斤甚至上百斤,价格还挺高,这里面的利润可不小。

旺财把目光投向了一百公里外邻市的钱三漾养殖基地。那儿的小龙虾品质好,虾肉鲜美,规格也全。他跑去考察了一番,当下就决定和养殖基地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货源稳定,又能确保小龙虾的质量。
把小龙虾运到湖州后,旺财先试卖了一批,没想到销路特别好。没几天,他就和十几家饭店签了供货合同。生意走上正轨,旺财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回,旺财实在腾不出手,就让小妍给新兴饭店送小龙虾。小妍想着这事儿简单,骑上电瓶车就出发了。可她粗心,把 “新兴” 听成了 “馨兴”,送错了地方。益民路新兴饭店的王新兴老板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小龙虾的影子,气得打电话质问旺财。
旺财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小妍出门都两个多小时了,按说早该到了。他赶紧给小妍打电话,这才知道送错了地方。旺财心急火燎地打车赶到新兴饭店,见到王新兴就连忙道歉,解释事情的缘由。可王新兴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女人做事就是不牢靠!”
旺财一听这话,心里顿时火冒三丈,觉得王新兴这是在侮辱自己老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当场就和王新兴吵了起来。好在王新兴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第二天旺财再送龙虾的时候,他的气也消了,两人又和和气气的,就像没发生过争吵一样。
经过这事儿,旺财和王新兴反倒熟络起来。有一天,旺财看着饭店生意兴隆,就忍不住建议王新兴开分店。王新兴听了,拍了拍旺财的肩膀说:“要是开分店,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你来当经理!” 旺财还以为王新兴在开玩笑,可王新兴一脸认真,让他心里又惊又喜。
没想到,半年后,王新兴真在太港路开了分店,旺财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经理。在这儿的三年,旺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和王新兴成了好朋友。哪怕后来离开了饭店,他们的情谊也一直没断。
旺财这人热心肠,在湖州的云南籍同乡都知道他。他经常把同乡们叫到饭店聚餐,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要是有同乡喝多了,旺财就主动开车把人送回家,大家都觉得他特别靠谱。
命运的转折总是让人意想不到。一次同乡聚餐,酒过三巡,一位老乡唉声叹气地说,自己儿子的公司开了一年,一直没生意,眼瞅着就要关门了,太可惜,问旺财有没有兴趣接手。旺财一听,来了兴致,详细打听后才知道,这是一家 “四害” 防治公司。
旺财思量再三,觉得这是个机会,虽说自己没接触过这行,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于是,他辞去饭店的工作,接手了公司,还更改了法人代表的名字,准备大干一场。
刚接手公司,旺财两眼抓下,毕竟隔行如隔山。但他没被困难吓倒,跑去杭州参加专业培训。在那儿,他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学习相关知识,渐渐对公司的经营方向和服务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培训回来,旺财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招人、买设备、做宣传、搞培训,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慢慢地,公司的业务有了起色,和全市 300 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 “四害” 防治领域站稳了脚跟,口碑也越来越好。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湖州也没能幸免。旺财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投身到抗疫一线。深夜接到通知,他们就背着消毒设备,奔赴红码小区,一干就是通宵。在高速路口,遇到交通事故受伤的医务人员,他们全力协助安置;有医务人员走失了,他们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这些经历,让旺财和团队成员们刻骨铭心,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担当。
平常工作里,旺财也遇到过不少难题。像处理文物保护单位的蝙蝠问题,既要防治虫害,又不能损坏文物,难度特别大。还有幼儿园,对卫生要求极高,一点点虫害都不能有。但旺财凭借着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次次解决了问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可生活哪能一直顺风顺水呢?有个同乡找旺财借钱,说周转一下就还。旺财看在同乡的情分上,借了不少钱给他。结果同乡失信,一分钱都没还。这一下,旺财的经济压力骤增,原本的购房计划也泡汤了。这件事让旺财吃一堑长一智,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谨慎。
祸不单行,父亲又被诊断出咽喉癌。这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打得旺财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放弃,带着父亲四处求医,跑了好多家医院。好在经过治疗,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这段日子,让旺财更加珍惜家人,也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力量。
如今,市场环境不太好,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招标价格一降再降,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有些无序。可旺财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从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塑造品牌形象、寻求合作联盟等多个方面想办法。他就像一位坚毅的船长,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稳稳地引领着团队前行。

在云南同乡会里,旺财的人缘那叫一个好。他不仅热心公益,还担任了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不管谁遇到困难,只要找他帮忙,旺财总是二话不说,伸出援手。
旺财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在异乡拼搏的真实写照。他经历过挫折,感受过迷茫,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只要肯努力,肯坚持,哪怕起点再低,也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旺财还会继续在湖州这片土地上奋斗,谁也不知道他还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那份坚韧和执着,会一直伴随着他,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图片为ai绘图)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