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陪伴
一一忆我慈祥的母亲
文/赵建平(陕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8年仲夏,操劳一生的老父亲在与病魔抗争两个半月后,溘然长逝。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我而言,仿若天崩地裂!父爱如山,父子情深似海,如今阴阳两隔,让我哀伤悲痛,深切体会到生死相隔的悲戚与无奈。
从此,老父亲只能在我梦中相见,梦醒时分,心中唯有哀思与无尽思念。
送走老父亲的那天清晨,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坐在轮椅上,目光紧紧追随老父亲缓缓前行的灵车,默默注视,一言不发。街坊邻居想推她回大哥家,她却拒绝了。她一直望着父亲的灵车在视线中隐去,这才在邻居的关照下回到大哥家。回来后,她目光呆滞,默默无语。见此情景,我心碎至极。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感受,只能任由泪水慰藉因痛失老父亲而产生的伤感。从此,我与父亲阴阳相隔,只能在心中默默诉说:爸,您不用担心妈,有我呢。我知道,老父亲一定会信任我,而我也必定会照顾好母亲。毕竟,我和爱人是父母心中的依靠。老母亲失去了相伴一生的另一半,内心的伤痛不言而喻,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非常人所能想象和接受。我比任何兄弟姐妹都清楚接下来该做什么,我要用孝心慢慢抚平妈妈内心的伤痛,让她享受到晚年应该享受的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让我的孝道陪伴妈妈度过安详的晚年,使她的精神状态尽快恢复,让一家老小时常陪在她左右,以此共享生活的快乐……
父亲头七祭日当天,妈妈把我唤至跟前,泪如泉涌地说:
“你和王娟去了县城,妈怎么办?”
"妈,咱们等会一起回县里。”我泪如雨下,我和爱人笃定地对妈妈说。
下午,妈妈随我们进了城,住进了我在县城的家。我家是单元楼房,两室两厅,一间是儿子赵冬阳自住用于学习,另一间是我们的主卧。妈妈的到来,住宿成了问题。但百善孝为先,我却一时犯了难,爱人都看在眼里。她贤惠大度,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让我终身难忘。她对儿子说:“儿子,从今晚起,你和妈睡,你爸陪你奶奶睡,各陪各妈。”这句话即智慧又巧妙地化解了我的尴尬困局,她正在以实际行动帮助我践行孝道的责任与担当,也在帮扶我们这个大家庭,这种微不足道的体贴却为一个家庭注入了一种大爱。我深深感到她就是老天赐予我的福,也是全家的福。爱人所做的一切,给我们这个小家带来了温馨的幸福感。妈妈在这个温馨的家庭港湾中,内心的伤感渐渐得到平复,精神面貌也慢慢恢复,精气神也开始逐步好转。在我和爱人精心的照料与陪伴下,她开始与我们也不停的唠起了家常。只是比起父亲健在时,她内心深处的依靠似乎少了许多,我能感受到,却无力改变。毕竟,那是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半个世纪的夫妻情感寄托啊!
妈妈生性善良,思想充满智慧。她的言语总能让亲人聆听后内心涌起一股暖流,且无可反驳。因为她说得既正确又有水平。在与爱人和妈妈相处的短短十八个月里,爱人把家中一切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妈妈已经八十高龄,前几年我们带她去口腔医院修复牙龈,医生只是做了简单修复,所以她只能吃软食。在饮食方面,爱人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做,尽力让妈妈吃得高兴、舒服。我由衷感激。说实话,爱人在母亲身边的照料,远远超过了她对自己母亲的付出。除了生活饮食起居的照料,在陪伴妈妈的日常生活中,晚上给母亲泡脚、洗澡、剪脚趾甲等事务基本都被我“承包”。我给妈妈剪脚趾甲、手指甲已经二十多年了。父亲在世时,泡脚后隔段时间也是我给他修脚。给妈妈修剪脚手指甲是我的任务,因为她晚年患有糖尿病,行动不便,所以隔三岔五要给她打理个人卫生,需勤换内外衣服,洗澡。就这样我和爱人忙前忙后,给老人家擦洗身体,洗下换下来的衣服,爱人亲自泡烫消毒,然后清洗、晾干、叠好。可能很多人认为,男性给年迈的老母亲洗澡不方便,但在我看来,这都是冠冕堂皇的客观原因。在爱人的协助下,每周给母亲冲澡换衣二至三次。糖尿病患者个人卫生特别重要,两天不洗,第三天就会有异味,所以必须三天一洗一换。正是因为勤洗勤换,妈妈虽有糖尿病,但身体几乎没有异味。每当爱人做好可口的饭菜,我端上时,就调侃妈妈两句:这老太太真有福!妈妈总是满脸笑容地说,你以为我享你的福哩?我是享我儿媳王娟的福哩!这句话既是夸赞,又是对好儿媳的高度评价。听后,我和爱人内心既温暖又欲言又止。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家庭有好儿媳的重要性。
妈妈还说:“我儿娶了个好媳妇,你不要认为你有本事,你所有的成功都是我娟(儿媳)给你的。男人是爬爬,女人是盒盒。没有王娟,你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妈妈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安详的喜悦表情。我能看出妈妈对爱人的真挚情感,是寄予厚望的自然情感,是对爱人豁达大度贤惠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这个小家庭幸福感的简单质朴的欣然认同。陪伴妈妈最后的人生岁月,幸福感始终充满在我们这个和谐小家庭中,和谐美满的喜悦总在欢声笑语中洋溢回荡。
百善孝为先。在细心的照料陪伴下,妈妈内心的悲伤随着时间慢慢得以恢复。晚上陪在妈妈身边,唠唠家常,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有说不完的话,只是尽量回避关于父亲的话题,担心触动她内心的伤痛。2018年暑假,我和爱人一行十人陪母亲去了宝鸡陇县关山牧场,夜晚租了蒙古包,露宿关山牧场。母亲人生第一次走进秦岭大山,心情格外舒畅。我邀约了大姐一路陪同,精心照料母亲。更重要的是,大孙子赵斌、小孙子赵冬阳和孙子媳妇一路结伴而行。遇着上坡,两个孙子和孙子媳妇就把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抬着,抬累了歇一会,再换人轮流抬着上山看风景。到平坦处轮流推着观赏大山美景并拍照留念。母亲和我们合拍了很多照片。就这样,我们逛了秦岭深处的九龙山,陪母亲坐缆车、乘电梯,夜宿九龙山五星级大酒店。所有的观光都是人生第一次,妈妈调侃说:“我享福了,见世面了,山外有山,这辈子是见到了。很可惜,你爸没有这个福气!”我能感受到一个八旬老人心中的天然喜悦和对老父亲的挂念。2019年暑假,我们去了秦岭深处的青峰峡、红河谷,夜宿深山之间,夜晚观看篝火晚会,老母亲还给我唱起了“东方红”歌曲。我们观夜景、谈心声、品尝农家饭菜,一家人说不完的话,拍不完的照。至今,当时拍的很多照片都在我的手机图库里保存。2019年国庆节,恰逢建国70周年庆典,我们在家看电视国庆阅兵。妈妈最尊敬的人是毛泽东,她一生都爱毛主席,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她唱“东方红”非常好听,也非常感人,是毛主席的铁粉。10月1日,我们一行数十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延安,逛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南泥湾、梁家河。参观杨家岭时,我们特意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仔细参观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住过的窑洞。母亲看得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解时非常专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我特意请了专职讲解员,给每个人配了耳麦。我们用轮椅推着母亲认真聆听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史和延安精神留下的革命故事。我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她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非同一般。我知道,这是她一生中最向往的地方,也是她的心中梦!最后,我们一行数十人在宝塔山前集体合影,还特意支起了一面国旗。这张照片很有意义,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定格在了我对母亲的永远记忆中。这次延安之行,我还特意让我的岳母一起随行,两位老人唠起家常,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瞬之间,妈妈已离开我四年多了。每当回忆起和她老人家相处的那十八个月的短暂时光,好似老天的特意安排,安排给我践行孝道的机会,了却我人生之愿尽孝的机会。通过身体力行、精心陪伴与呵护,我用行动彰显着孝道文化上行下孝的重要性。通过细心的照料和身体力行,我告诉儿子们什么是孝,孝道践行的路如何走,从而也使我真正悟出了百善孝为先的真正人生内涵和意义。它能给一个家庭带来福祉和福音,能赋能更多的家庭成员,让他们既有幸福感,又有获得感!继而对一个家庭的和谐带来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作用。这一点,我深感自己是受益者!
母亲犹如一本书,在她人生最后的岁月,这本书的最后几页,老天特意安排给了我。她既是结尾也是总结,她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蕴涵着一种神秘的智慧,犹如冬日暖阳下的老树,虽不再枝繁叶茂,却沉淀了无尽的岁月精华。她安详智慧的经典语言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这个小家庭向着美好和谐的方向前行。
作者简介:赵建平,三原慈善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三原散文创作基地读书会会长,三原文化文旅摄影协会理事,三原全民阅读协会公益推广人。全国摆渡船阅读三原公益推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