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茶亭村一座历史悠久的“茶亭”,成为乡俗文明承前启后的见证,古有道义茶亭,施舍路人。近年来,茶亭重建,更是彰显了该村济世助人、道德传承的当代价值。
据茶亭村村长刘天喜介绍,康熙六十年(1721年),茶亭村为车马行人要道,该村喻氏先祖喻之试在古稀之年,为发扬其先人路边施茶的道义之举,拿出良田数亩,在路边修建石亭,向过往车马行人施茶解渴,“寒暑不误”。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出行主要依靠步行的年代,长途跋涉的旅者需要茶亭来提供中途的休息和饮茶的机会。
喻家茶亭供给的尽管是些粗茶, 但是它所满足的对象都是一些村野汉子和行脚挑夫。他们喝茶不是为了品饮,而是为了消暑解渴。客人们畅快地饮上几碗茶然后,在茶亭里纳凉休息片刻,听听南来北往的过往客人谈论十里八乡的故事和新闻,不仅身体上的疲惫烟消云散,或许这期间又等来了同路的伙伴,大家共同上路,聊解旅途的寂寞。
茶亭不仅为商旅行人的休息场所,也为乡村田野劳作者提供遮风挡雨、休息纳凉的重要平台。
在茶亭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交流农事、分享生活。茶亭里常常弥漫着茶香和欢声笑语,成为了农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上世纪中叶,车马改道,茶亭毁损。2007年夏,茶亭村在政府的资助下,为“常发思古之情,常修仁义之心”,又与乡村文明建设相契合,重修茶亭,“茶施路人,民风淳古……乡俗文明,承前以启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