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尾话非遗
文/崔和平(河北)
年末岁尾,当冬日的寒风逐渐凛冽,大地被白雪轻轻覆盖,人们往往沉浸在对过往一年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记忆的生动载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岁末年初的交替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非遗,是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涵盖了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手工艺技能等多个领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年末岁尾,各地纷纷举办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以此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北方的某些地区,冰灯和冰雕艺术成为年末岁尾的亮点。这些以冰雪为原材料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更蕴含着当地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而在南方,一些地区则通过舞龙舞狮、打年糕等传统民俗活动,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手工艺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末岁尾,许多手工艺人都会忙碌起来,他们用心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瓷等,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和祝福,成为传递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办非遗节庆活动,如庙会、灯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非遗的魅力,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财富。
年末岁尾,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让这一民族记忆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非遗的创新和发展,让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可以这样说,年末岁尾的非遗,是民族记忆的生动展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共同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财富,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吧!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