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雁塔脚下,每天清晨,我看到的是古都西安晨曦中一道道美丽而感人的风景线。
古城西安凌晨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凌晨五点钟,大雁塔周围的大街小巷,各条道路上冲锋陷阵的劳动英雄是那些清洁工。他们是一支劳动大军,是每天最早出现在西安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看吧,霓虹灯下的清洁工们,身着统一的橘红色工作服装,佩戴口罩,写在身上的“西安环卫”四个大字闪闪发亮;他们像晨曦中漂亮的花朵,他们像冲锋陷阵的勇士,忙前忙后,洒、扫、拖、除、抹、擦、洗;他们在为睡眼朦胧的古都西安清洁美容,在为市民们新的一天,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对于西安市民来说,清洁工的劳动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每天走出家门享受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离不开清洁工们不怕脏不怕累、辛辛苦苦的具体劳动。几十年来西安因为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一步一步的走出了脏乱差的困境,成为如今市民群众满意的卫生城市,西安市容市貌的亮丽环卫工人们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功不可没。他们每天的劳动为古老而欣欣向荣的西安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光彩!
我走近他们,看到他们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早餐非常简单,路边的大板凳上一个特大号的茶水杯,路边树上挂的塑料袋里是一个煮鸡蛋、两个馒头和一些咸菜···。
两周前的一个清晨,我在雁南路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在清扫垃圾。清扫完垃圾,他拿起大抹布把垃圾桶、大板凳、大凉椅抹一遍,然后拿起一个消毒液喷壶,认真的给垃圾桶、大板凳、大凉椅喷洒消毒液。喷完消毒液,他拿起一个长把大铁钳子,把扫成堆的垃圾分类清理,装在黑色大垃圾口袋里。他的工作非常认真细致,挤在路边砖缝里的一个烟蒂,他找来一根细铁丝小心翼翼地把烟蒂挑出来放到路边的黑色大垃圾袋里,以备一会清运垃圾的车过来了,装上车运走。树底下的地砖上,干上去的鸟屎。他喷上水,一点一滴的清理干净,又喷上消毒液···。
我对他认真的劳动态度肃然起敬!简单的闲聊中,得知这师傅姓吕,来自周至县秦岭大山里的农村,女儿在西安上大学,他老两口在西安租的房子保证孩子的吃饭住宿,他每月的收入能保证一家人的租房费。
从长安南路到雁南一路每隔三四百米就有一位忙着干活的清洁工。他们像晨光中闪闪发亮的星星。
走到雁塔南的步行街,天光渐亮,这里的清洁工身着老秦砖那种颜色、镶着中国红边角的唐装,佩戴口罩。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蹲在步行街的下水道边,拿着长长的大铁钳,像手术台前工作的医生似的,认真的把掉进下水道里的烟蒂、冰激凌木签等等的垃圾一点一点的夹出来放到垃圾桶里。在开元广场一位老师傅提着小水桶,戴着大塑料手套,拿着大抹布认真的擦洗小喷泉的不锈钢拦杆。一个中年妇女用大拖把在大面积的拖着步行街。我对他们认真的劳动态度肃然起敬!
西安环卫的清洁工朋友们:你们的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你们的队伍是西安每天清晨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按照时间排序,西安清晨的第二道城市风景线是早班公交车。每天早晨六点开始,早班公交车在各条线路陆续营运、闪亮登场。现在西安市的公交车都是节能绿色环保的电动大公交。我能叫上名来的有比亚迪、吉利等等。前几年看到的是比亚迪K8和吉利大公交在西安公交线路上,上演双雄汇(会) ,争雄古城!这两年看到的是比亚迪K9胜出一筹,更显霸汽(气)!
每天清晨,一辆辆色彩鲜艳,干净整洁,车身长十米级大型公交汽车。在西安市一条条宽阔整洁的主干道上,来回穿梭,真是大气威风又漂亮。当它们一辆接一辆徐徐开近公交车站时,自然而然形成一条绿色或者彩色长龙。它们让西安更文明,它们让市民生活更美好!它们承载了无数乘客的梦想与追求,一路飙升;它们承载了西安人民的奋斗与贡献,你追我赶,只争朝夕;它们承载了古都西安的文明与理想,驶向未来!
据说:西安市现在有500多条公交线路,以公交车为主的一种新型城市文明、城市文化蔚然成风。乘客们说,现在的公交车发车时间、到站时间比较准确。一大早去大雁塔北广场晨炼的老大爷、去红砖南路早市买菜的老奶奶都是通过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准时正点乘坐首班公交车。老人们说,现在的公交车不甩站,停车和起步都稳稳当当很文明,司机师傅们对我们这些老人的态度很好,让我们感到温暖、高兴。
我自驾行驶注意到:西安公交车速度规范、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貌,率先垂范。
我在乘坐公交车时观察到:现在的公交车车型以及车辆外观图文,看上去文明、美观、理性、舒适。公交车站站台站牌设计设置文明、美观、适用。
我走进公交车车箱里面的感觉是:干净整洁、宽大舒适、设施美观、合理。车箱里面文化氛围很好:电视屏幕、广告、图片的内容健康、文明。特别是关于规范乘车要求和安全乘车要求方面的文字提示、语音提示,科学、合理、文明。整个车箱里给乘客以安全、温馨、舒适的感觉!
驾驶员着装统一,文明礼貌,给人以温暖。
西安市目前的公交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涵都给乘客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公交车是古都西安的又一亮丽的风景线,我为它们而骄傲,我为它们点赞!

按照时序,古都西安的第三道城市风景线是学生每天上学形成的。这是一道特殊的城市风景线,她闪耀着祖国的未来,她牵动千家万户!
中小学开学期间,每天早晨七点以后,迎着朝霞奔跑的是中小学生。西安的学校多,学生也多。每天早晨七点多,大街小巷,匆匆忙忙的就是赶往学校的学生。一些学校门口,还要警察前来维持秩序,学生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有的是家长们帮孩子背着书包)信心满满的去上学。有家长开车来的;有家长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送的;有步行来的,有坐公交车来的,有大一点的学生自己骑自行车来的,也有自己踏滑板车来的,总之是五花八门,像潮水一般向学校涌来。
我在送孙子上小学时,多次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一条腿有点问题,但是每天早晨坚持用拉菜的车帮助小孙子拉着书包,挤在人群里,送孙子上学,出现在西安早晨的第三道城市风景线之中。
一天晚上,我带着孙子在学校的大操场活动,见老奶奶坐在看台上,用拳头捶腿。经常见面,我给她打个招呼,于是就聊了聊。她也是带着孙子来活动的。她说她来自甘肃省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多年前她老头车祸而亡,她的腿也残废了。她从此不顾一切的把唯一的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儿子儿媳妇大学毕业一起去南方打工,有出息。她一个人带着孙子从甘肃来西安,她要让孙子在西安好好上学,她人生的最后一搏就是要把孙子也供成大学生,能够出人头地。当然,儿子儿媳能保证她和孙子的费用。她在学区租的房子,孙子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不错,老人家喜笑颜开,信心满满。每天早晨把孙子送进学校,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回家做好中午饭,中午接孙子回家,孙子中午在家吃完饭,睡一会,下午再送去上学,下午放学再接回家。
我被这奶奶的故事感动,我不知道西安的城市风景线中像这位老奶奶、还有周至县来西安扫地的吕师傅这样的家长有多少?
总之,围绕学校这个中心圆点,学生和送学生的家长,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孩子们的确忙、累、也艰难。许多孩子是一边走路一边吃点路边买的早餐。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去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统一服装,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校服。孩子们本来就是漂亮的花朵,统一服装,戴上红领巾,更显漂亮。所以七点以后的学校门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啊,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
看到我的两个孙子每天满怀豪情加入这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城市风景线,我非常高兴,有感而发,写这一段!
学生上学是古都西安清晨第三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