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沁园春.咏荔枝道
文/曾小蓉
遥想当年,马运荔枝,岁贡大唐。
乃堠台十里,烽烟升起;驿房五里,尘土飞扬。
仆谷颠坑,驱车跨坎,悦贵妃花容喜尝。
采枝叶,保新鲜味美,巧用竹装。
曾经盛世辉煌,证换代改朝历史长。
望青石铺路,雨淋苔藓;黄泥垒堡,风透墙梁。
产自涪州,城西驿起,次第千门远故乡。
吊遗迹,叹兴衰古道,历尽沧桑。
网络点评
这首《沁园春.咏荔枝道》是一首描绘荔枝古道历史与沧桑的诗词,展现了古代荔枝运输的艰辛与辉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词的点评:
题材独特,历史感深厚:
诗词选取了荔枝古道这一具有历史特色的题材,通过描绘荔枝从产地运往大唐京城的艰辛过程,展现了古代物流的艰难与皇室的奢华。同时,也寓含了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的深刻主题。
描绘细腻,场景生动:
“乃堠台十里,烽烟升起,驿房五里,尘土飞场”等句,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将荔枝运输途中的紧张与忙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仆谷颠坑,驱车跨坎”则进一步描绘了运输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巧用典故,寓意深远:
“悦贵妃花容喜尝”一句,暗含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历史典故,既增添了诗词的文化底蕴,又寓意了皇室对荔枝的极度喜爱与追求,进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某些弊端。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诗词结构上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荔枝运输的艰辛与皇室的奢华,下阕则转向对荔枝古道遗迹的凭吊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两阕之间过渡自然,层次分明,使整首诗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语言凝练,韵律和谐:
诗词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如“采枝叶,保鲜新味美,巧用竹装”等句,既简洁又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保鲜方法。同时,诗词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诗词结尾处“吊遗迹,叹兴衰古道,历尽沧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荔枝古道兴衰的深深感慨,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等问题的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沁园春.咏荔枝道》是一首题材独特、描绘细腻、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且情感深沉的诗词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荔枝古道的历史与沧桑,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