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才子颂
——诚谢王坤老师对拙作《七律-吃米不忘育稻人》的雅评
(中华通韵)
诗||真诚(哲林)
逸祥斋主讳王坤,诗社德高望重人。
泼墨成章神入韵,挥毫评述韵出神。
冥思苦想凝佳句,荡气回肠炼美文。
八斗才华皆敬仰,穷词拙笔颂师尊。
附:王坤(逸祥斋主)对燕南隐士(哲林)《七律-吃米不忘育稻人》推荐语原玉。诗评:燕南隐士(哲林)诗——
七律-吃米不忘育稻人
一一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推荐语)
文||王坤(逸祥斋主)
草笠蓝衫耄叟翁,躬腰驼背负苍穹。
凝眉眄睐忧国事,俯首沉思想众生。
千顷稻菽呼院士,万仓香米祭神农。
殊勋袁老归仙境,华夏悲歌悼巨星。
诗评: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勤奋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受人爱戴敬仰、受人感念的一生。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比穿戴、比吃喝、比消费已成“社会风气”。而袁隆平院士,一件20元的袝衫可以穿10年,一双20元的布鞋可以一直穿坏。可见袁老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草笠蓝衫耄叟翁 躬腰驼背负苍穹
诗一开头,作者就把一个衣装俭朴的老人展现在读者面前。穿戴、容貌、举止行动表現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
草笠蓝衫为穿戴,耄为年龄,叟翁为性别,躬腰驼背为象貌,负苍穹为地点和动作。
想象丰富,用词精准,气韵生动。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就是头等大事,苍穹为天,“民以食为天”,天即为食。直入主题。
凝眉眄睐忧国事 俯首沉思想众生
作者承上启下,進一步把袁老忧国人之忧而忧,想国人之想而想的英雄气概,不怕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展现出来。
“一个人活着是为大多数人活着”是袁老的初心,正是为了这颗初心再加之他少年饱尝饥饿的经历,才不顾家人的反对、母亲的劝阻,毅然走上学农的道路,一干就是几十年,披星戴月,餐风饮雨,废寝忘食,勤学苦练,冲破旧的观念意识的束缚,摆脱稻谷基因学的封锁,成功研制成杂交水稻,又从中国的水稻每公顷10.5吨提升到12吨、13.5吨、15吨并向20吨发起冲刺。
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并让世界尚处饥饿的人群看到摆脱肌饿的希望。如今,袁老不幸离世,怎不引起国人的悲伤!
千顷稻菽呼院士 万仓香米祭神农
人称袁老乃杂交水稻之父,做父亲的走了,当儿子的怎不悲伤!
作者用“千顷稻菽”“万仓大米”呼院士、祭神农,合情合理。形象逼真,感人至深。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除把稻米人性化以外,还巧妙的采用以物喻人的手法,意味展示了千百万国人的哀思。一语双关,意境深远。袁老离开了我们去了哪里?接着作者给出了答案:
殊勋袁老归仙境
是的,好人自有好报,像袁老这样的好人“归仙境”在情理。用词得当。“殊勋”二字,字重千斤,可谓千锤炼字,百练琢词。表达了作者对袁老的爱戴之情,也是对袁老的最高评价。最后,作者用
华夏悲歌悼巨星
为我们铺开一个全国人民悼念袁老的盛大场面。悲壮慷慨,发人深醒、引人深思。纵观全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血肉相连,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朗朗上口。
此诗发表于本市文学故事会、首都头条。为七言律诗,属中华新韵,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堪称律诗佳作。
作者简介:
高哲林,网名真诚,1950年生,河北保定人,教育世家。曾就职于教师、公务员、政法队伍等岗位,现已退休。
本人酷爱诗词、京胡、京剧。整理个人诗词集三册五百余首,部分于诗词网络、文学故事会、龟城旧事、督亢诗社、都市头条等刊物发表。
任督亢诗社理事。
2024年荣获都市头条官方平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智囊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