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雅境 岁月流芳
——参观鸿儒书院有感
亓玉玲
在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张家洼村委附近,隐匿着一处看似平凡的农家小院——鸿儒书院。它宛如一位沉稳的智者,以崭新的姿态静立于时光的洪流之中。从外表看,它质朴无华,与周边的农家院落别无二致,然而,其内里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传承,恰似一颗被岁月精心打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书院于2024年10月9日正式动工,三个多月时间让一个普通农家院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文化的魔力。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鸿儒书院,是书院主人、文化学者张期鹏一家几代传承的生动注脚。这座房子,始建于1984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那时,期鹏的爷爷、奶奶尚健在,房子是在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的手中完成的。期鹏和弟弟期飞就在这里成长,后来成家立业,各奔东西,但小院依然是他们最温暖的记忆。更加值得记忆的是,期鹏的女儿张原和期飞的女儿翔宇,都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因为期鹏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那块由原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人家”红牌匾,在大门内墙上熠熠生辉,历经岁月愈发夺目。
为了让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小院重焕生机,期鹏聘请当地的能工巧匠,不辞辛劳地进行了一百多天的修缮与打造。他们用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走进鸿儒书院,那些精心设计,既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又巧妙地保留了整体的质朴风格,丝毫未破坏那份独有的韵味。
房间内的文化布置更是别具匠心。每一件老物件都仿佛一位饱学的诉说者,静静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奶奶出嫁时陪送的小柜,虽然过去了百年岁月,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仿佛能让人穿越时光,看到当年奶奶出嫁时的羞涩与喜悦。那用五种木材制作的小饭桌,承载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上面的每一道划痕,都是生活留下的深刻印记,时刻提醒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用过的大衣柜,虽样式老旧,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感,轻轻打开柜门,仿佛还能闻到母亲衣服上那淡淡的香气。弟弟、弟媳结婚时的苹果绿色组合柜,被巧妙地分解后放置在不同位置,既保留了它的历史价值,又与新环境相得益彰,宛如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
在尚未完全布置完成的家族文化展室里,已经陈列了一些期鹏父亲和爷爷的遗物。期鹏的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他的各种奖状和证书整齐摆放。这些荣誉是他一生奋斗的见证,也记录着父亲为家庭和社会付出的努力。同时,那些陈旧、泛黄的纸页,更承载着一个特殊时代的记忆,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变迁。期鹏是细心的,他甚至收藏了父亲生前亲笔记录的电视频道表,纸张虽已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却很清晰,仿佛能从中看到父亲当年认真记录的专注模样。更令人动容的是,期鹏身上的棉坎肩,就是父亲当年穿过的,这一小小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父子深情。
在东屋书画室的山墙上,悬挂着他们张家洼张氏家族最著名的画家张煋先生的《百鹿图》复制件。这幅画被精心装裱,画中的百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记录了张家洼历史上这位“农民艺术家”曾经的辉煌。“妙笔绘得百鹿图,古韵新风展宏图。”除了张煋的《百鹿图》,宋元之际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复制件也被装裱一新,悬挂在显眼的位置。
整个鸿儒书院,每一幅字画的悬挂都经过了精心考量,都与张家的历史文化、莱芜和济南的历史文化相勾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比如,书画室里悬挂的一幅书法作品,写的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书写者是父亲在莱芜一中求学时的语文老师唐功武先生;茶室里悬挂的一幅“最是济地秋月朗,非同一般读书人”,则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为期鹏随笔集《做个真正的读书人》的题句。
鸿儒书院,虽为平房布局,却有着楼房般的格局。内部所有房间相互连通,每个房间又有独立的门可供出入,方便又实用。墙壁上,新粉刷的涂料与保留下来的旧地板砖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家居的摆放新旧交替,既有现代简约的时尚风格,又有传统古朴的典雅韵味,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和谐。这种和谐,并非简单的新旧搭配,而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对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充分彰显了书院主人的独具匠心。
书院会客室的书橱上,有一块并不起眼的小小牌匾——“鸿儒雅居”,它的背后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我与期鹏有着“师姐弟”的情谊,在期鹏房屋完工前的两三天,我家先生郭华从古玩市场淘来了几块茶台,其中一块上恰好刻有“鸿儒雅居”字样。当时,我正为送期鹏什么礼物而发愁,看到这块茶台,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这简直就是为鸿儒书院量身定制的礼物,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奇妙缘分。现在,这块牌匾被期鹏放置在了会客厅书橱的正中央,真可谓“锦上添花”,为整个书院增添了一份文雅的气息。
鸿儒书院竣工仅仅才几天,已经迎来了好几批文人雅士。他们在此品茶论道、交流心得,感受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正应了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对书院的设计和布局赞不绝口,认为这里是一个既能让人静下心来,又能激发创作灵感的绝佳之地。
我相信,随着内部配套的不断完善,鸿儒书院必将成为莱芜的又一地标性建筑。它不仅将是张家洼村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更会吸引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慰藉。鸿儒书院,这座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在岁月的长河中,必将以它独特的方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续写新的美好的传奇。
此次同去参观鸿儒书院的,还有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会长侯训惠先生、副会长吕纯仁先生。他们参观之后深受触动,都萌生了要用自家房屋建造“小小书院”的想法,用以陈列自己的心血之作与毕生珍藏。听闻前几天来鸿儒书院参观的莱芜区作协主席孟兆印先生回去后,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相信在鸿儒书院的感染下,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中,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