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一城 护一国
一一写在武汉抗疫封城五周年祭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20年1月23日,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对疫情始发地武汉,采取紧急封城的措施。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李兰娟院士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英明决策。武汉封城也成了202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
疫情牵动着全体中国人的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持续走了三年的抗疫路,人们总是在期待中盼着拐点的出现、期待着每个好消息的 到来。从病毒的肆虐到全国人民的坚守,三年抗疫是一部动人的人民史诗;三年抗疫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胜过一切困境和挫折。在这三年的抗疫中,我们不仅守护了健康,更守护了希望和美好的未来。中国的抗疫成功离不开上层的果敢和运筹帷幄,更离不开科学的指引和人民的合力,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就是中国人战胜疫情的最强大武器。这一切的一切,让世界为中国喝采,唯有我泱泱中华民族,才有如此凝聚力量的魄力。
抗疫三年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三年的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在默默奋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疾病的无情侵袭,我们付出着无数的汗水、泪水和牺牲,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安全。可以这么说,每一位参与疫情防控的人都是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三年疫情,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无法逾越的冬天,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
转眼之间,武汉疫情封控就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但这段记忆,对于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永生难忘的回忆。昔情莫再流连,往事不堪回首。愿未来的日子没有病痛和灾难,一切都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