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友会长”
作者:凃俊明
多年没有见面的几位老友相约,来到老家溧阳市上黄镇,选定在上林路南段的丰庆园酒店小聚。旧友相见互道安好,相互之间打量着交流着,氛围非常热烈,大家十分开心。生肖属虎的史忠良,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然而,他今年已是75岁的古稀之“虎”啦。
(史忠良老人的妆台剧照)
史忠良是江苏溧阳市上黄镇坡圩村庄基自然村人,青壮年时,他曾任上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人,被派驻上海市拓展领地。后来,他就立足沪上,长期从业于上海滩建安界。他对待承建的工程像做“艺术品”一样精工细作,项目屡屡获奖,在上海建安市场声名鹊起,是从乡土地上走出去的成功人士。
史忠良退休后不甘寂寞,发挥年轻时对地方戏种锡剧的特长与钟爱,决定从票友开始,走一条兴趣与责任兼容的锡剧传承之路。他“积沙聚塔”似地结识交往了一大批锡剧界人士,随后就在沪上建立锡剧演出圈内外的票友组织,与常州、无锡、宜兴、溧阳锡剧团体“网联”,织造了一张覆盖多个县市的锡剧朋友大网。与此同时,他还应约出任了上海锡剧协会会长,担纲起地方戏剧非遗传承的义务与职责。圈内外人士称他是名副其实的“票友会长”,而他恰恰是从老家溧阳上黄故土走出来的。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老家走出的“票友会长”史忠良,心系故土乡情绵绵。他经常组织锡剧票友群,与省内外锡剧专业团队联合,和名旦名角们联袂巡游城乡。他出资出力传播锡剧知识,展演锡剧传统经典剧目,由他约请、亲率的锡剧专业院团与票友团队带着《珍珠塔》《双珠凤》《双推磨》等传统节目,轮流到故乡溧阳上黄等周边县市演出,犒劳桑梓乡邻故旧。“票友会长”博得戏迷票友拥戴,深受城乡观众欢迎。
(史忠良与锡剧爱好者同台演出)
“人,总有一点兴趣与爱好,我与地方戏结缘,也是我人生的福报。人世间来来往往,乡友中客客气气,生活里和和美美,来此一生足矣!”他举着酒杯慢条斯理地调侃,既像人生回顾感悟,又像推介诠释他履职“票友会长”历程。大家为之精彩人生理念鼓掌时,他又道:“再说,锡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稀人担纲非遗传承活动,也是该尽的职责义务噻”。
(票友巡回演出活动时史忠良致辞)
老友们聊得兴致浓浓,还有票友时不时地唱上一节,聚会在舒畅惬意中延续着。
时至午夜,活动行将曲终人散时,“票友会长”史忠良走上前台,清唱一段《珍珠塔》大结局里方卿的桥段,为这场故旧票友会舒心收官——
“穷也好来富也好,志气二字不可少;
贵也好来贱也好,自尊自重不可少;
亲也好来疏也好,善待他人最重要;
穷不失志穷变富,富不癫狂再攀高;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情更高;
只要人间真情在,和和睦睦更美好!”
作者简介:江苏科普作协会员、江苏溧阳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常州日报》《农村工作通讯》《文史博览》《华人时刊》《江苏地方志》等省内外报刊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