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史馆”岷州十二景之一, 文/漆军艺
离岷县城三十里有个村庄,名为三十里铺。三十里铺的村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整洁平坦,两旁绿树成荫,穿过红色长廊,前面就会看到一幅绝妙乡村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错落有致的民房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变的焕然一新,一色的红墙青瓦显得干净而新鲜,掩映在绿树丛中,农家庭院幽静雅致,显得格外亮眼,与村后的青山相映成趣,夕阳余晖洒落在红砖青瓦上, 勾勒出宁静乡村的轮廓,如诗如画, 每一寸土地都绽放着新时代的光彩。
三十里铺村落依山旁水,藏风聚气。这个美丽的乡村小镇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还有着朴实淳朴的乡村文化。在这安静的土地上还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画卷。进村不远就能看到“岷州会议纪念馆”威严壮观的矗立在面前。该纪念馆还多次被命名为各类教育基地和示范景区,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是甘肃省红色旅游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史件。走进岷州会议纪念馆,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1936年8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为贯彻中央“岷洮西战役计划”,再次突破腊子口,到达岷县。国民党驻岷县的鲁大昌部在岷县城南二郎山阻击红军,红军在攻打二郎山和岷县城的同时,建立了以岷县为中心的临时革命政权,并在岷县休整了57天。在这些天里,红军留给岷县人民的深刻影响和播下的革命火种,使岷县人民看到了红军才是老百姓的希望。百姓们热爱红军,为红军捐粮400多万斤、捐赠大批军需物资。从8月8日进入岷县至10月4日撤离,红军在岷县作战休整达57天,体力得到极大恢复,并得到超过3000兵源的补充,为继续北上打下基础。同时,红军在十里乡三十里铺村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成立甘肃省第一个省级红色政权——甘肃省苏维埃政府,并先后在西川、麻子川、哈达铺、理川等区乡建立苏维埃政府达36个。在此期间,为解决红军北上还是西进问题,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村召开了决定红四方面军前途和命运的会议,史称“岷州会议”。参加会议者有朱德、张国焘、陈昌浩、李卓然、萧克、何畏、曾传六、傅钟、刘少文等。会议开了3天,在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在肯定中央北上方针的基础上,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并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决定在敌胡宗南1军尚未集中于静宁、会宁、通渭以及定西大道之前抢先予以占领,以配合一方面军在运动中夹击敌人,争取会师,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对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大西北、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北上时有3000名热血青年积极参加了红军,组建了以张明远任团长的新兵独立团,壮大了红军队伍,后在西征途中的高台战役中大部分壮烈牺牲,岷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硝烟虽已散尽,曾经的峥嵘岁月也已走远,但长征精神没有远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与激情,至今在大拉梁上萦绕。历史照进了现实,精神指引着未来,在这块比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岷州大地上,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至今依旧生生不息,激励着更多人勇往直前,昂首挺胸走在新征程的道路上。
诗曰:
雪山草地非等闲,
岷州会议载史篇。
纪念馆里瞻遗像,
长征困途加油站。

作者:漆军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