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临海(散文三篇)
浪子文清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眼间,那些曾在临海度过的悠悠岁月,已化作心底最温柔的记忆。二十年的光阴,足以让一座城市深深烙印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临海,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便是我心中那片永恒的港湾。
初到临海,我还是个青涩的少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丝不为人知的忐忑。那时的临海,对我而言,是陌生的,也是充满魅力的。古老的城墙,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灵江的水,悠悠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了我初来乍到的心田。我漫步在东湖之畔,看柳丝轻拂水面,听渔舟唱晚,心中渐渐生出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工作之余,我喜欢穿梭在临海的大街小巷,感受那份独有的市井气息。紫阳街的石板路,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街旁的老字号店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无论是清晨的一碗热腾腾的麦虾,还是夜晚那盏昏黄灯光下的小吃摊,都是我对临海味道最深刻的记忆。那些简单却饱含温情的食物,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温暖了异乡人的心。
在临海的二十年里,我见证了她的变化与成长。从老城区的改造到新区的崛起,从单一的产业结构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临海以她独有的节奏,稳步前行。而我,也在这片土地上,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孤独变得坚韧。每一次的挫折与成功,都离不开这座城市给予我的包容与支持。
记得那些年,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习惯性地走到江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思绪万千。灵江的水,似乎总能听懂我的心声,带走我的烦恼,留给我无尽的宁静与力量。那些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随着江水,流向了远方,也成为了我心中最宝贵的回忆。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临海,但那份对她的思念,却如同灵江之水,绵延不绝。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临海的记忆就会如潮水般涌来,温暖而又清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海,那座我曾经生活工作了二十年的城市,你不仅是我的过往,更是我心中永远的归宿。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份对临海的深情与怀念,都将伴随着我,直到永远。
登江南长城,寻梦千年古韵
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有一座城,它不言不语,却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与辉煌;有一段墙,它蜿蜒曲折,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悲欢离合。这便是江南长城,一段被历史遗忘却又在现代重新焕发光彩的古老遗迹,它静静地躺在浙江临海的怀抱中,等待着每一位旅人的探访。
初春时节,我踏上了前往江南长城的旅程。雨后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远望长城,它宛如一条巨龙,穿云破雾,盘旋在青山之巅,与周围的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既显雄伟壮观,又不失温婉细腻。这便是我对江南长城的第一印象——它既有着北方长城的磅礴大气,又融入了江南独有的柔情似水。
随着脚步的逐渐深入,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脚下的青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斑驳而沧桑,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两旁是古老的城墙,由一块块巨石砌成,缝隙间长满了青苔和野草,它们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偶尔,一两株野花从墙缝中探出头来,给这份历史的沉重添上了一抹生机与希望。
沿着城墙向上攀登,每到一个烽火台,我都会停下脚步,眺望远方。雨后的天空,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士兵们守卫边疆的艰辛与荣耀,他们曾在这里眺望故乡,思念亲人,也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这些烽火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设施,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无数悲欢离合,见证了国家的兴衰更替。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江南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揽胜门。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城门,门楼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虽然已经历经风雨侵蚀,但依旧能够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站在揽胜门下,回望来时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不仅是对体力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那份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金黄。此时的江南长城,更添了几分温柔与宁静。我漫步在长城之上,耳边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眼前是夕阳余晖洒满的山川,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畏。这一刻,我仿佛融入了这幅动人的画卷之中,成为了江南长城故事里的一员。
登江南长城,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文化的深度,也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江南长城,它不仅仅是一道墙,它是时间的见证,是文化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段登长城的经历,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提醒着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临海东湖揽胜
在浙东的温柔水乡,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秘境——临海东湖。它不似西湖那般名扬四海,却有着自己独到的韵味与静谧,仿佛是岁月特意为旅人预留的一方净土,等待着每一个愿意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它的人。
清晨,薄雾轻笼,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柔和的纱幔轻轻覆盖。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远处的山影和近处的柳丝,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和谐。我沿着湖边的小径缓缓而行,脚下的石板路因岁月的洗礼而显得古朴沧桑,每一步都似乎踏着历史的回响,引人遐想联翩。
东湖的美,在于它的含蓄与内敛。它没有宏大的景观,却以细腻见长。湖畔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朴中透着几分雅致。尤其是那座樵云阁,依山傍水,仿佛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居所。站在阁上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共享这份宁静与淡泊。
漫步至九曲桥,这是东湖的一大胜景。桥身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卧于水面,连接着两岸的风光。走在桥上,每一步都是一景,既有“曲径通幽处”的幽静,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桥下流水潺潺,鱼儿穿梭其间,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也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东湖的四季,各有千秋。春日里,桃花笑春风,柳絮飘飞,整个东湖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粉色,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泥土的清新;夏日,荷叶田田,荷花亭亭,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让人心旷神怡;秋风起时,湖面波光粼粼,与两岸金黄的枫叶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至于冬日,虽然少了些色彩,但那份宁静与清冷,却更显东湖的清幽与高洁,偶尔一场雪后,银装素裹,更是美得不似人间。
在东湖,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我找了个临湖的茶馆坐下,泡上一壶当地的龙井茶,茶香袅袅升起,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品一口茶,望一眼湖,心中不禁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幸福。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寻找内心的那份宁静与自在。
临海东湖,它不像那些著名的景点那样人声鼎沸,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那些愿意用心去感受生活、去探寻美好的人。在这里,你可以是诗人,可以是画家,也可以是最简单的自己,只是静静地坐着,让心灵与自然对话,感受那份最纯粹、最质朴的美好。
临别之际,我不禁回望这一片湖光山色,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我知道,东湖的美,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为了一段难忘的旅程,一段关于宁静、关于美好、关于自我发现的记忆。这份记忆将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提醒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总有一处静谧的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珍惜。
作者简介:浪子文清,鄂籍青年流浪诗人。作品散见《中国文学选刊》《诗歌报》《诗潮》《黄河文学》《湖北日报》《浙江日报》《知音》《作家报》等数十家报刊以及《中国作家网》等众多网络媒介。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中国诗典》《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中国当代乡土作家作品选》《中国诗歌十年选》等多部书籍。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社首届孔明杯优秀作品奖等多次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