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野潴村,历史上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村东南紧邻的铁橛山挺拔险峻,构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村西北又是交通杻纽,道路四通八达,南来北往人流不断。攻、守、退兼备的自然环境,使该村成为备受兵家青睐的大本营驻扎之地。2025年1月21日,我在“都市头条”专栏上发表的《捡拾历史中散落的零碎记忆》一文中,李玉来先生提到,国民党姜黎川部在野潴村办过兵工厂的史料,这引起了一些网友的极大兴趣,有热心网友向我推荐了与兵工厂密切相关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雾夜行动》。
这篇文章,原收录在孙博、刘洪亮等编著的《黄岛党史故事》上,执笔人丁文泉。此文根据有关史料撰写,讲的是中共地下党员杨效先秘密潜伏兵工厂,与姜部的敌人斗智斗勇,与杨家山里中共党组织里应外合,设计把武器运往杨家山里,并将兵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带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投身革命大潮。这篇文章,有史料性的基础,有又很强的文学艺术性,故事曲折生动,读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请欣赏.......(因篇幅限制,本文分两期连载)

雾夜行动
抗日战争时期,今黄岛区六汪镇野潴村曾发生过一起奇特的盗墓案。不过,那案子并非像人们传说的那么神奇,那么荒诞,那么扑朔迷离。下面就跟着盗墓案的策划者杨效先来了解整个案情的来龙去脉。
一
1942年初夏的一个深夜,浓重的雾霭,如同一床铅灰色的帷幔,把沉睡在大山深处的野潴村遮盖的一片死寂。
大约3点多钟,野潴村东头的那所祠堂里,突然间闪出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光柱。随着那光柱的摇曳,屋里时隐时现出十几个灰黄的影子。是有人在洗劫祠堂?不是,这祠堂在两个月前就被国民党山东保安一旅强行占用,成为该旅的一个兵工厂。是来偷袭兵工厂的?也不是,屋里的这伙人是兵工厂警卫队的。这深更半夜的,他们要干什么呢?
傍晚,负责兵工厂的军需处主任,突然接到上司姜黎川的密令,要他火速将兵工厂的机器设备秘密转移。至于为什么要秘密转移那些机器设备,连那军需处主任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军需处主任姓陈,40多岁的年纪,倭瓜脸,塌鼻梁,八字眉下有对眯小的眼睛,一挤眨眼便流露出他的狡猾和多疑。因他嗜好大烟成癖,工人们便暗地里给了他个“大烟鬼”的绰号。
看来,为了保证机器设备转移的绝对保密,大烟鬼可是绞尽脑汁了,竟然在这浓浓的雾夜来了个突然行动,要把机器设备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出去。这样,不仅可以避开工人的耳目,而且还可以借此制造一个兵工厂被共产党盗窃的假象,让人们不再去探听机器设备的下落。
本来,警卫队的人一举一动都是蹑手蹑脚的,屋里的声音也不很大,可大烟鬼作贼心虚,老觉得那声响太刺耳朵,紧张得他朝屋里的人又吹胡子又瞪眼,不住地用手电筒打手势,示意不要弄出声响来。他怕响动声搅醒了睡在隔壁的工人,暴露了这次行动的秘密。然而,由于夜深人静,屋里的人又多,嘈杂的脚步声和拆卸机器的扭转声,还是把隔壁的一个人惊醒了:“东屋里有响动声!是老鼠在嬉戏?野猫在调情?”被惊醒的那个人,睡意全消,将耳朵紧紧地贴在东墙上,倾听着东间屋里的动静。
此人二十二三岁的年纪,中等个儿,四方脸儿,一双虎虎有神的大眼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勇敢。他就是中共胶县六区委地下党员杨效先。杨效先是今黄岛区铁山街道西北庄人。1917年7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41年1 月由中共胶县县委副书记郑子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个月前,他受郑子扬的指派,秘密打人了姜黎川部设在野潴村的兵工厂,从事发展地下党组织和瓦解、破坏敌人兵工厂的工作。两个多月来,杨效先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胆识,不仅一次又一次地躲过大烟鬼的秘密监视和考验,而且还骗取了大烟鬼的信任和赏识,竟然当上了炸药组的负责人。这个小小的职务,为他开展地下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他有很多的机会与大烟鬼及各班组头头们接触,很快掌握了兵工厂的全部情况。同时,杨效先态度和善,对人诚恳,又经常地约工人们一块吃吃喝喝,尤其是碰上有生病的,或是探亲的,他总是买点东西送去。工人们见他人情味儿浓厚,又十分重感情,都愿靠近他,一口一声“杨哥”称他。就连外班组的工人见了他,也都亲昵地喊一声“杨哥”,都说兵工厂的头头只有杨哥可交。自然,杨效先也就来个顺水推舟,提议结拜干兄弟。谁知这提议一出口,呼啦啦涌出了三四十个干兄弟与他杀鸡盟誓写血书,说今后一切都听杨哥的。于是,杨效先便在他的这群干兄弟中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很快培养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使各班组都由地下党员所控制。
“当啷—”东屋里突然响起了一声铁桶倒地碰出的声音。这响声,使杨效先准确地判断:东屋里的响动声并非老鼠、野猫所为,一定是有人在搞什么秘密行动。于是,他悄悄地溜出了宿舍,借着浓雾的掩护,闪身躲进了院西南角的厕所里。因为在厕所里可以观察到兵工厂所有厂房里的情况,即使万一被敌人发觉,他也可以解手为借口,搪塞过去,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厕所,是用山草苫子围起的。杨效先用力把苫子往两边推了推,推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空隙。杨效先发现所有厂房里都有人影在晃动,手电筒的光柱也不时地射到院子里,照得院里明一阵暗一阵的。由于雾气太大,任凭杨效先把眼瞪得生疼,也看不清屋里的人干什么,急得他把脸紧贴在厕所的苫子墙上。正在杨效先为此焦急地当儿,突然间一道手电筒的光柱从厂房门口掠过。这稍纵即逝的光亮,使杨效先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原来,借着那光亮,杨效先看到了屋里的人在干什么,也明白了敌人这次雾夜行动的目的。不行,不能让敌人这么顺利地将机器设备转移走!杨效先尽管暗暗发誓,可心里却像有块火在烤燎着。本来,他已和山里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准备实施他的最后一个计划——将兵工厂的工人和机器设备拉到胶东抗日根据地,以充实我军的军工技术力量。然而,由于近几天来敌人警卫队看守十分严密,实在窥探不到行动的时机。他没有想到,敌人会这么突然地采取转移行动,更没有想到大烟鬼会刁滑到这般天地。因为晚饭前杨效先给大烟鬼送去了4两大烟土,借机给他编了个假情报,说滨海大队在鲁山以西活动,要不要把兵工厂另转移个地方,想以此来打探一下大烟鬼近期有否转移兵工厂的计划。可大烟鬼却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野潴村四面环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八路是找不到这里来的,并说野潴村是开兵工厂最理想的地方,还要扩大兵工厂的规模……想到这里,杨效先是又气又恨,恨不得冲进厂房,将大烟鬼痛打一顿。然而,地下斗争的经验和党交给的重要任务,使他很快恢复了理智和冷静,也使他很快明白了眼下应该怎样对付这个突然发生的情况——必须把敌人转移机器设备的下落侦察明白,以便采取新的行动。
二
大概住了一袋烟工夫,厂房里的人陆陆续续地涌到了院子里。有的扛着工具,有的抬着设备,探头探脑地朝炸药组厂房那边张望,看样子像在等待什么人来发命令。这时,大烟鬼鬼鬼崇崇地从炸药组厂房里钻了出来,诡秘地把手一摆,那伙人便一拉涌儿跟着他,出了院子。
杨效先怕被敌人拉远了,忙翻身上墙跳出了院子,顺着西院墙根儿,摸到了兵工厂的大门北侧,躲在一墩腊条丛里,观察着敌人行动的去向。透过树丛的缝隙,杨效先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那队灰长的影子正匆匆朝村东头的方向移动,不由得有些诧异,禁不住暗自问道:“敌人要把机器设备转移到铁橛山去?不会的。进铁橛山有30多里地,且山高路险,雾又这么大,在天亮之前他们是赶不到的。莫非……”杨效先顾不得多想了,悄悄钻出了腊条丛,又猫腰闪进了东北角的那条山沟里,顺着沟里朝东跑去。他怕敌人突然躲到哪个山沟里,失掉了目标,跑了一阵,便爬到沟顶上看看,见敌人仍在往东走,跳下沟又往前跑去。大约跑了1里多路,杨效先突然发现跟踪的目标消失了。这偶然间发生的突变,可把杨效先急坏了,趴在沟沿上四处搜寻着,把眼睛睁得老圆,也没搜寻到敌人的踪迹。敌人到底钻到哪里去了?焦急之中,杨效先猛然间想到了野潴村东的那片墓林,忙折回头,悄悄朝着墓林的方向摸去。他猜测,敌人很可能是钻到墓林里去了。墓林座落在野潴村东北1里多路的山坡上,由于年代久远,坟墓又多,墓林里树高林密,蒿草丛生,野狼猛兽也时常在这里栖息出没,加之一些闹鬼的事也经常从这里传出,因而使这片墓林蒙上了一层神秘、阴森、恐怖的色彩。所以,村里的人除逢年过节来这里给祖上祭扫墓之外,平日里是很少到这里来的。
杨效先推测得一点也不错,诡计多端的大烟鬼正是摸透了这个底细,才决定把兵工厂的机器设备秘密转移到这里来的。此时,大烟鬼正在为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哩!
东北沟与东墓林相隔百多米,空间是几阡谷子地。杨效先怕被敌人发觉,只好顺着谷地之间的水沟,悄悄地朝东墓林摸去。待他摸到墓林边上时,耳畔突然响起一阵阵沙沙的声音,像有人在用铁锨铲土。杨效先定神一听,那声音是从墓林深处传出来的,也由此猜到敌人正在那儿干什么,忙轻轻闪进了墓林,钻进了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丛里,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见敌人在墓林边上没有布岗哨,便钻出了灌木丛,朝着墓林深处爬去。由于树丛太密,蒿草太深,又夜深人静,尽管杨效先的行动那么轻、那么慢,可一阵阵蟋动声还是不时地从他身边响起。他怕这响动声惊动了敌人,只好把动作放得再轻再慢,尽力不弄出响动来。爬了不多霎儿,他的衣服便被树枝撕破了,腿上、手上都扎满了荆棘,伤口被汗水和露水一泡,又疼又痒,难受得心如刀绞似的。然而,他顾不得这些,只好紧咬着牙关,艰难地在草丛里爬行着。待他快爬到墓林深处的当儿,只见那儿突然燃起3个火堆。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猎猎作响的火苗便把他的周围映得一片通明。杨效先一看不好,急忙躲到一座坟墓后边。借着火光,他清楚地看见,警卫队的人大都扛着锨镐,围火堆站着,像在看什么热闹。敌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那么多的机器设备埋好了?他感到很诧异。也许……杨效先的脑海里倏地闪跳出今晚半夜里碰上的那件奇怪事——那是杨效先从大烟鬼家回来的路上,正碰上从村东来了十几个肩扛锨镐的警卫队员。那领头的,杨效先很熟,问他干什么去了,那家伙却支支吾吾地溜走了。原来,狡猾的大烟鬼为了迅速结束这次秘密转移行动,竟然在半夜里派人去东墓林先偷偷挖开了3座坟准备着,待机器设备一到,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埋藏好。然而,使杨效先仍然感到不解的是敌人为什么要在墓林里燃烧火堆?是为了明火壮胆?还是……一连串的不解,迫使他认真窥探起那火堆的奥秘来。透过缭绕的烟雾,杨效先突然发觉一个家伙爬上了坟顶,将一摞纸压在了坟头上。敌人的这一举动,使杨效先恍然大悟,禁不住心里骂道:“大烟鬼这个狗崽子,竟然跟老子摆迷魂阵了!”
原来,大烟鬼怕人们对东墓林的3座新坟产生怀疑,便根据当地的风俗,在坟前烧了纸钱,挂了挽嶂,摆置了祭品,布置得完全像一幅刚死的人入葬的场面。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是斗不过好猎手的。大烟鬼苦思冥想的鬼主意,竟然让杨效先顷刻间识破了。随着杨效先脸上掠过的那丝轻蔑的笑意,一个新的行动方案已在他的运筹之中。他悄悄地离开了坟堆,消失在迷朦的雾夜之中。
三
待杨效先回到野潴村时,鸡已叫头遍了。他轻轻地推开了宿舍的门,见工人们仍在酣睡,便悄然地脱衣躺在了床上。本来,他打算先去村西头找地下交通员阎文荣,让他把敌人秘密转移机器设备的情报火速送给山里的地下党组织。可一想,没敢那么办,他怕大烟鬼从东墓林回来后,马上制造工厂被盗的假象,到宿舍里找人盘问。要是发现他不在宿舍里,那大烟鬼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看来,事情还真像杨效先预料的那样,没等杨效先在床上躺安稳,宿舍的门便被人“嗵”的一声踢开了:“妈的!真是一群死猪!兵工厂的机器设备都被八路盗光了,你们还在睡大觉!”
一听这恶声恶气的声调,杨效先便知是大烟鬼来了。屋里的人大都被大烟鬼吵醒了,都惊诧诧地坐着,谁也不敢吭声。而杨效先却佯装没听见,故意把鼾声打得山响,气得大烟鬼撕着他的耳朵大声喝道:“杨效先,你睏死了?”
杨效先这才龇牙咧嘴地坐了起来,装出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陈主任,发生了什么事啊?”“还什么事!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被八路盗走啦!”大烟鬼气急败坏地吼叫着。“不会吧?”杨效先有些狡黠地眨了眼睛:“是不是让土匪盗走了?”
“胡说八道!”大烟鬼恶狠狠地瞪了杨效先一眼:“今天一个不准外出,我要清查那些勾结共匪的人……”
没等大烟鬼把话说完,睡在屋西北角上的王大个子突然发问:“陈主任,那我们今天的工钱给不给?”
王大个子的话音刚落,有一位工人忙高声大嗓地嚷道:“设备没有了,我们干啥呀?家里的老婆孩子都靠我挣钱养活啊!”
经这两个工人一领头,屋里的人都跟着起哄了,一股涌儿朝向大烟鬼,直围攻得他张口结舌,满脸是汗,两只小眼睛不时地朝杨效先挤眨着,一次次地投去求援的目光。大烟鬼很摸这帮人的底儿,知道他们是最听杨效先的话的。
见大烟鬼这副狼狈模样,杨效先心里是又气又笑。为了让大烟鬼尽快离开这里,杨效先还是站出来解围说:“兄弟们,别难为陈主任了,又不是他存心砸咱们的饭碗,全怪那些盗机器设备的家伙!你们看,陈主任的眼睛都熬红了,大概今晚一夜没捞着睡觉,快让他回家睡点儿觉吧!”
经杨效先这么一说,大伙儿都不再吭声了,唯独王大个子仍摆出副要跟大烟鬼继续干架的样子:“别急着走!先把态度给大伙儿表明白,没复工之前的工钱给不给?”
“一定给,一定给!”大烟鬼大概怕惹起众怒难脱身,又是点头,又是哈腰,灰溜溜地逃走了。
大烟鬼刚出屋不多霎儿,村西头便响起一阵卖油条的叫卖声。杨效先一听那尖脆的叫卖声,忙找出纸笔,借着黎明的微光,匆匆写好了一封信。之后,他突然神色诡秘地对屋里的工人们说:“兄弟们,今早我请大家吃顿油条!”
杨效先的话,立时诱惑起了工人们的一阵雀跃,有的乐得直拍巴掌,有的恣得咧着大嘴傻嗨嗨,有的高兴得在床上翻起了跟头,......待屋里稍微安静些之后,杨效先忙把刚才的话锋一转:“不过,兄弟们吃了我买的油条,今天的一切活动可得听我指挥……”
没等杨效先把话说完,屋里嗡地涌出一股声浪:“一切听杨哥指挥!”
杨效先见工人们对自己如此拥戴,神情显得有些激动,激动得他连蹦带跳地跑到街上买油条去了。待杨效先走出兵工厂的大门口时,那个卖油条的人早已在门口处等候了。此人就是我党地下交通员阎文荣。阎文荣是杨效先在野潴村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又是杨效先的干亲家。
说起阎文荣入党的事来,那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哩!那是杨效先刚打入兵工厂不久,急需找一个人替他给山里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可挑来选去没有物色着个理想的人选,急得他心如火燎似的。这一天,阎文荣挑着油条筐,来兵工厂卖油条,杨效先见他这个职业活动方便,是个地下交通员的理想人选。可阎文荣因对共产党缺乏了解和认识,加之老实巴交胆子小,杨效先暗示了好几次,他都以种种借口推辞了。谁知事过不久的一天晚上,阎文荣突然让人捎信来,叫杨效先务必到他家去一趟。原来阎文荣的儿子得了重病,请算命先生算了一卦,说非得找个干爹不可,要不然就得命归西天。杨效先一听,当场就答应认下了这个干儿子。出人意料的是,阎文荣儿子的病竟然很快就好了。这可把阎文荣感激坏了,感谢的话儿也不知说了多少。自打成了干亲家之后,杨效先经常到阎文荣家里去玩,也经常对阎文荣讲共产党和八路军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如何为穷人谋利益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穷苦人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有出路,等等。通过多次促膝交谈,阎文荣终于提高了阶级觉悟,激发了参加革命斗争的热情。不久,杨效先便介绍阎文荣加入了共产党。阎文荣入党之后,凭着卖油条这一职业的掩护,多次完成了为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的任务,很快成为一名成熟的地下交通员。
由于杨效先是第一个跑出来买油条的人,自然身边没有外人,他急忙从口袋里摸出了信,低声对阎文荣说:“这是一份重要的情报,你要火速送给山里的地下党组织,这油条由我处理。”
阎文荣会意地点了点头,接过信后,拔腿就朝杨家山里的方向跑去。
(执笔:丁文泉)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在“都市头条”开设的栏目,主要内容:(1)六汪乡村记忆;(2)各地非遗人物。提供线索可私信或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