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归谁家
文/张光山
临近年末岁尾,农村有些大姓家族开始编修家谱了。有了家谱,按说本族家庭要珍藏一部,当然不一定每家每户都有。那么,什么样的家庭应该珍藏一部家谱呢?
一般都认为,家庭里面有子有孙的应该有一本家谱。目前村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家里人丁旺盛,子孙绵延,打开家谱可以知晓家族的源流,发展脉络,行辈分支,了解一下家族的前辈功德和历代名人事迹,牢记家风家训,从而激发后代子孙努力学习,勤俭持家,光宗耀祖。而且家谱保存十几上百年,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成了传家宝。
再一种情况,就是外迁或者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家庭,也应该有一部家谱。常年在外,和老家的联系就少了。联系少了,血缘比较近的亲人认识的就少,甚至不知道和谁亲谁近。这时候,就需要有一部家谱来指点迷津。等你老了,不能动了,即使身在千里之外,只要看到了家谱,也就看到了亲人,看到了老家。年节来临,你可以指给子孙说,咱的老家在哪里,家里的亲人可还有谁。这是不忘本的体现,也是落叶归根情结的反映。
有人会说,我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家谱就没必要了吧?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太对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也不同。提倡男女平等是一方面,关键是看家谱的具体作用。女儿虽说出嫁了,不在本家了(本村的近乎留在了本家),可是在红白喜事上彼此的联系,几十年都不会隔断。有了家谱,既可以教育女儿学习先辈成才,也可以让她的后代明白母亲的家世,知道外祖父家的亲人近人有谁是谁,便于走动交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无儿无女,孤家寡人,这样的家庭还需要吗?首先看,他对家谱的处事作用、教育功能是否有所认识。他如果觉得家谱里的家风家训、先人的功德对他今后的人生发展和为人处世有帮助,他也会要的。其次,他本人对了解家族情况是否有兴趣。如果有兴趣,爱探究,有一本家谱在手也是很好的。
这么说来,珍藏一部家谱并不是谁家应该,谁家不应该的问题,也不是资金费用问题,而是思想观念问题,人脑子的问题。即便不从迷信的角度,若传统文化的角度,从家庭教育方面看,家谱的作用是无形的,长久的,其对子女成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有谁还在问:弄这家谱有什么用呢?家里有一部这东西有什么用呢?那只能回答说:家谱再有用,归你家就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