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之变,谁动了五千年的传承?
文′赵奇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着人仁道德、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的这句名言深刻地体现了君子的品德,也提醒着我们要秉持正直、善良的品质。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更是世世代代遵循的人生轨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在这句孟子的话语中得以彰显。
然而,如今的社会,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持续走低,2024 年全国结婚登记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新生儿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2024 年全国新生儿出生人数,创历史新低。许多年轻人显得死气沉沉,对结婚生子缺乏热情。曾经被视为人生大事的婚姻,如今却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宁愿独自生活,享受自由,也不愿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传宗接代这一古老的使命,在他们眼中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婚姻的和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沉迷游戏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生活的主旋律。有调查显示,年轻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上,甚至出现游戏成瘾的现象。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挑战。游戏成瘾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让他们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失去了憧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韩愈的名言告诫我们不能沉迷于嬉戏玩乐,而应勤奋努力,追求上进。
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谁之过?是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年轻人迷失了方向,还是教育的缺失让他们失去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房价、高物价让他们在经济上不堪重负,就业竞争的激烈让他们在事业上倍感焦虑。在这样的环境下,结婚生子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他们担心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担心婚姻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束缚。
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许多年轻人缺乏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他们追求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德不孤,必有邻。”只有注重品德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此外,媒体和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现代媒体充斥着各种娱乐节目和消费文化,这些内容往往强调个人的享受和自由,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年轻人失去信心。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品德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学校要将品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和老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其次,社会应该为年轻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企业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让年轻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年轻人自己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能沉迷于游戏和享乐之中。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年轻人应具备奋发向上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让我们共同努力,引导年轻人重新认识和传承这些美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赵奇原名鲁敬贤湖北通山楠林桥镇人。热爱文学。读书开眼界,写作慰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