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人生之九
踏遍青山
吕松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的人喜欢读书,用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有的人喜欢旅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我的朋友牟诚即喜欢读书,也喜欢旅行。读书是他与生俱来的,由于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而旅行则是与他特殊的职业有关,因为他是一名记者,而且是一名人人羡慕的娱乐记者。因此,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几乎走遍了全中国。由于记者的特殊身份,他曾接触过无数个演员,明星,名人,大腕儿。因为这些名星名人遍布全国各地,因此,他的足迹也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他送给我的文集《流光碎影》中详细的记录了他那些年外出采访时的全过程。而这些珍贵的采访文章大部分都留给了国内的诸多媒体。退休后,他也不甘寂寞,由于喜欢摄影,因此,他背着心爱的相机行走于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千里冰封的黑龙江及乌苏里江,还有那美丽的红叶之都……每到一处,他都用相机记录下当地具有特色的风景,回来后再用文字汇集成优美的文集。这其中,有纪实、有访问、有言论、有评价,但更多的还是旅途中的感悟。他在采访录《流光碎影》中的自序中曾经说过:“我的工作是记者,因为在娱乐纸媒,人称“娱记”,同时,既做编辑又要采访,行业内叫“编采合一”。在人手少的情况下,即使做了领导,也仍然需要坚守在采访第一线。“他还说:“那一段岁月,时值我的青年到中年阶段,我和许多年轻的编辑记者一道,在单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参与了众多大型活动的采访,兼之完成了本报诸多期的版面编辑及审定工作。我热爱记者这个岗位,更热爱我工作着的新闻集体。作为新闻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历行了我岗位上的职责。那些年,那些事,我和我的同行们,度过了一段曾经难忘的时光,和我的伙伴们一道履行了属于我的使命。”牟诚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的工作能力很强,而且素质也非常高,他和同事之间没有任何代沟。每个时代,都有令人们崇尚的英雄;每一种职业,都有让人们敬仰的标兵。他们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付出坚守中,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他们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牟诚就是这许许多多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身影中突出的一位,在娱乐记者这块沃土上,他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他钟爱的记者生涯和新闻事业。他还和我说过:“那时候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追星族”,追星是因为工作需要,且为之而乐此不疲。和众多媒体的娱记一样,忙碌于各种各样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见面会,奔波于各个(文化、文艺)节会之间,甚至涉足外地。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出击寻找采访对象,追踪与发现被采访的目标,工作起来早已经没有了“八小时”的概念。” 牟诚是一个非常细心且有责任心的娱乐记者,每次采访之后他都会认真地做笔记。在他的采访录中,有一篇题为《申城.银河之光》记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掠影的新闻稿:“座落于新华路160号的上海影城被鲜花和掌声包围,10月7日——一个辉煌的节日,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节徽在绒布上高悬;“金爵奖”奖杯在彩灯照射下熠熠生辉;雄浑的电影节主题音乐在影厅内回响。在这里举行的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艺术家、制片人、发行商及有关方面人士千余人济济一堂,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带来真诚的祝愿。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向与会者介绍了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成员。他们是:俄罗斯的卡伦·沙赫纳扎罗夫、日本的大岛渚、美国的奥立佛·斯通、巴西的赫克托·巴本科、澳大利亚的保罗·考克思,以及香港的徐克。国际制片人协会副主席别理松出席了开幕式。好莱坞明星卢燕、日本著名影星中野良子、桃井熏、巴西著名演员“伊佐拉”、港台著名演员柯俊雄、甘国亮,青年演员林志颖、吴绮莉、叶全真,香港导演及制片人吴思远等,以及我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著名导演、演员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当然,牟诚也参加了此次盛会并采访了伍宇娟,王诗槐,吴冕,程之和仲星火等部分中国演员。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娱乐记者,牟诚也经常采访一些喜剧小品演员。比如,采访录中还有一篇题为《惟妙惟肖见真功》——访青年喜剧演员牟洋的通讯报道吸强烈的吸引了我。“欣闻牟洋来长春演出,凭着记者和“一家子”的双重身份,我“闯“入舞台后面的化妆室,在演出的间隙采访了他。牟洋今年24岁,身高1米80,一个腼腆又实在的小伙子,端庄与文静中透着厚重老成。他告诉我,他原来是做团的工作的,在沈阳机车车辆厂修材车间任团支部书记。团的工作当然是青年人的事儿。青年人活泼,业余活动少不了文艺演出。每每遇上这种场合,牟洋都是自己带头,连唱带跳,一个人表演不下三四个节目。业余时间他喜欢听录音带,戏剧、歌曲、音乐、小品、相声等,有声的就听,喜爱的段子反复听,走在街上有喇叭响他也听。处处留意,时时入耳,听了就学。他真的到了走火入魔、如醉如痴的程度。从1986年起到现在,光磁带他就买了1300多盘。他独自细心揣摩,刻意用心模仿。学什么象什么,惟妙惟肖,令人叫绝,以至于可以以假乱真。难怪在沈阳演出,有人以为他就是“青年的马三立”。在长春表演小品,几位不曾知赵本山模样的老人在剧场门外等着要看看“赵本山”。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马三立和赵本山这两位牟洋的远方尊师,至今牟洋还未曾与他们谋面。”退休后的牟诚因喜欢摄影,因此,即使是一直忙于书法教学,他也忙里偷闲去周边的旅游景点去采风,去拍摄,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用文字抒发情感。我在他的日志中曾经看到几篇很美的抒情散文,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乌苏里江从北向南,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全长近一千公里,那首人们极为熟悉的歌声中赞美了这里百姓的幸福生活,听着那悠扬抒情的旋律,眼前就会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诗里画里乌苏里,歌中梦中情意中。乌苏里江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好回忆。”“火红的枫叶,在阳光的照射下,衬着蓝天,或都有绿叶和黄叶相伴,如此的色彩犹似一种自然美的和谐搭配,美到令人目眩,沁人心脾。偶有落在水中的红叶,被水冲走。然而在老边沟,有一支水中之枫让人顿感新奇。一棵树根深扎在溪水旁,长出的红叶数片恰好伸进缓缓的潺潺小溪里。”“在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有一座小城叫额尔古纳,在这座小城的西面,有一条长长的河流,叫额尔古纳河,它是中俄边境的界河,也是内蒙古的母亲河。有人说,额尔古纳是“呼伦贝尔的缩影”,从这个角度说,额尔古纳当是呼伦贝尔的一张城市名片。”牟诚无论是工作时的外出采访,还是退休后的休闲旅游,无论是和同事还是与家人一起外出,他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勤奋,每天早晨早早的起床,去周边散步并拍摄沿途的风景。他和我说,无论到那里,这一路下来,都很难忘,从城市里走出的人们,见惯了车水马龙,站在广阔的草原,与天地融为一体,激动和震撼感染着你我。想呐喊,想舞蹈,想歌唱,让心灵洗礼,让灵魂来一次重新的归属。虽仅仅几天,但不虚此行。人在旅途,最美好的记忆将留在你所去过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高山,每一条大河。可谓:踏遍青山人未老。
原创于2025年1月21日
【作者简介】吕松军,笔名:吕松筠。1956年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南关区永春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长春市老干部网宣员,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党员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日报特约通讯员,桑榆文学社社长,桑榆文学平台总编。
著有个人文集《松涛》《 回眸》,近年有140余万字的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之那人那事》《中国老年教育》《回眸又见花开》《吉林文学年选》《长春老年教育》《文存阅刊》《民情》《文风》《参花》《意文》《吉林名人》《绿池》《往事》《春风文艺》《长春文化》《艺点文化》《夕阳红》《左邻有爱》《榆树文笔》《榆树人》《榆树知青》《泥香》《九台文化》《黄龙府》《后小说时代》《老来乐》《老公安》《而立之年》《精彩读本》《长春最美养老人》《吉林日报》《东方老年报》《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日报》等杂志、报刊,连续七年在长春市群众诗歌散文微小说大赛中获个人奖、最佳组织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