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年味·温情
在中国传统的农历年历中,小年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仪式感的节日,它预示着春节的临近,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在农家小院,祭灶则成为了小年中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锅灶上飘散的香气,都是浓浓年味的最好诠释。
记得小时候,每到小年,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祭灶的供品。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她亲手煎制的茴香小圆饼子。那饼子小巧精致,散发着茴香特有的香气,十二个饼子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寓意着十二个月平平安安、圆圆满满。每当这时,我总会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待。
除了饼子,我们家还会准备其他各种供品,如新鲜的水果、冰糖、以及自家养的大黑猪宰杀后留下的猪肉。那头猪是父母辛苦养了一年的成果,宰杀时全家人都会参与其中,那份热闹和喜庆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猪血被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而猪肉则被精心分割,一部分用于祭灶,另一部分则送给亲朋好友,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祭灶那天,母亲会把多余的肉送给伯伯、叔叔、阿姨和婶婶们,而我们家则会留下猪头,煮满满一锅。那锅肉要煮上整整一天的时间,直到晚上,肉烂汤浓,我们便会围坐在一起,吃着大肉泡馍,那份满足和幸福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吃完饭后,母亲会把熟肉挂在房梁上的一个篮子里,每晚边追剧《霍元甲》边吃点熟肉,再煎点盐巴蘸着吃,那简单的味蕾享受,却成了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出嫁后,我有了自己的小院,女儿也上了小学。我开始喂养羊和鸡,其中有一只大公鸡特别引人注目。它见到生人来家时总是啄人,那份勇猛和忠诚让我既好笑又感动。每到小年祭灶时,我都会特别准备一番,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祭灶的供品中,除了传统的饼子和水果外,我还会用儿子的玩具和女儿的色彩在饼子上做花图案,让整条街的人都感到新奇。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仿佛自己正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承着家族的习俗和文化。
每年祭灶时,我都会特别虔诚地祈福,希望女儿和儿子都能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如今,他们都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而我,也依然保持着那份简单而满足的人生观——有一口稀饭就足够。
今年的小年祭灶,女儿早早地准备了茄子包子作为早点,中午则是鱼和玉米粒米饭,晚饭则是简单的鱼汤煮面条。虽然供品不如往年丰盛,但那份祈福和仪式感却丝毫未减。我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喜乐,也希望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
回首过去,祭灶不仅是一个节日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温馨,也让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迁,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但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传统的尊重却从未改变。每当小年祭灶时,我都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和温暖的记忆,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般点缀着我的人生之路,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坚定和自信。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和温情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吧!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快乐、平安的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