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长歌卷》花絮之七:
峻峰巍峨群山秀,一卷长歌展风采。(下)
捧着沉甸甸的《长歌卷》,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比喻:如果把铁道兵诗坛比作中华神州的阔大版图,上面有数不尽的崇山峻岭,看不够的风景名胜,既有三山五岳这样的名山大川,也有五台山梵净山这样的神山奇峰,更有井冈山娄山关宝塔山这些红色革命圣地。我这个主编,何不就当一回导游,陪读者战友们一起走进去,细细领略一下她的风采?
可谓:峻峰巍峨群山秀,一卷长歌展风采。

(下)
如果说上集里那些分量极重的长歌,构成了《铁道兵长歌卷》的主阵地,恰似峻峰巍峨,威武雄峙。那么众多的群山就是标新立异各领风骚,秀出了 各自的风采。请待我一一介绍。

《长歌卷》里有战友情深。战友是军人的专属概念,“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战士/自从有了军人/就有了战友。”铁道兵的战友情最深,和平时期我们也“互帮互救于危难时刻/互信互托于生死关头。”远方的《战友颂》说透了战友、唱醉了战友。“四季周而复始 /唤不回远离我们的岁月与青春/五十三年风风雨雨/所有印记,是我的兄弟是我们的连”(颜玉柱)。“过去哟 战友思念 /是信封上的一张张邮票 /你在那头 我在这头; 现在哟 战友思念 /是键盘上的一次次点击 /你在里头 我在外头 ;今天哟 战友思念/是切切实实的一个个熊抱/你在我怀里 我在你肩头”。“昨日啊 战友之恋无尽无休 /今日啊 战友之恋情深义厚 /来日啊 战友之恋天长地久!”(《战友之恋》老秋)
《长歌卷》里有军旅记忆。赵成新写《梦中的军营 》,我们多少人做过同一个梦!李汪源写《紫阳, 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你可知道“因为爱紫阳”,他的微信昵称叫做紫阳/他选择了一位叫做毛峰的茶娘/他把儿子的乳名叫做巴山/把女儿的乳名叫做汉江!铁道兵撤编,《告别军旗》(李有根)。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向军旗告别。“从此,火红的军旗不再属于我们/响亮的军号不再属于我们 /血汗浸染的军衣不再属于我们/领章和帽徽不再属于我们/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不再属于我们/而属于我们的只有昨日战斗过的山水间 /那一幕幕刻骨铭心的记忆 ”(《最后的军礼 》刘金忠)这是何等的悲壮!
《长歌卷》里有英雄群像。李武兵为铁道兵英雄杨连第赋诗,又为党的好儿子龙均爵立传。刘金忠对志愿军英烈深情地呼喊“老兵,我们回家吧”;为所有牺牲的铁道兵战友庄严地《献礼》。 原中铁建13局党委书记、诗人梁君一气报来三首长诗:《经杨靖宇殉国地》、《经八女投江地》、《走近文天祥祠堂》,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爱国先贤。“流云缓缓/细雨涟涟/是苍天 不绝的悲悼?/是大地 绵绵的思念?/ 还是英雄 为家园播撒的 甘霖点点!” “高悬的日月,是英雄的慧眼。天籁声声,是英雄的誓言。”赞英雄“气贯长虹,北斗闪亮/啊, 北斗闪亮/指示着一代代人, 前行的方向!”

《长歌卷》里有悼亡怀旧。往事不堪回首,老铁就还是要回首!胡安沁的《血战周家山》,是《长歌卷》唯一的叙事诗,也是血淋淋的纪实诗。我实在不愿意再现那血腥的场面,“为国捐躯重于山/战友悲痛泪涟涟(何等悲伤!)。烈士墓前敬个礼/打起背包再向前。”(又是何等悲壮!)昔日学兵刘伯龙送来了一首奇诗《不老的幽灵》。他的副标题是“烈士的自述”。烈士已死如何自述?原来他“轻轻地/轻轻地睁开了 朦胧的双眼/掀起了战友们含着泪为我钉下的已经腐朽的 棺板/奋力地扭动着 僵硬的身躯 /推开了战友们揪着心为我浇筑的 混凝土房间”,他“是一个不老的幽灵,恒久地守护着襄渝铁路线/一百一十九位不老的幽灵/他们是秦巴汉水间永远的——三线学兵连”!这真是“骨埋青山,青山有幸雾漫/碑立路边,路转无意云掩/墓守桥隧,英魂不散/战友思念,梦绕魂牵!”《铁道兵长歌卷》还收了仅有的一首赋:是学兵刘亚莉的《学兵赋》,“五十载风雨同携手,五十年战友情深长!”为我们这一批特殊的战友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老铁们其实不是铁,我们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长歌卷》里还有风花雪月。但是,老铁的风花雪月也有铁味。请看:风是《新疆的风》,李秀峰说:“你不是我的战友/却在四百七十公里的南疆铁路线时时与我同行/你不我的恋人/却在五年又五个月的边疆岁月和我耳鬓厮磨纠缠不清。”花是《路边菊》,郭辉说:“秋天里 田埂山道边/野菊花开得正盛的时候 是嫂嫂的生日”。在郭辉笔下,嫂子贤惠能干,为了救丈夫摔下悬崖死了。郭辉唱道“我觉得,嫂嫂就是一朵最美最美的菊花/插在故乡的鬓上 /插在中国母亲的鬓上”,感人泪下!雪是李武兵赞美《青藏高原》的,“沉静的雪覆盖整个高原的时候 /喜马拉雅山银装素裹 白得彻底,浩大无垠/驮着未来的青藏铁路/卧在雪里是一道风景/气势雄壮地向前。”月是红色赣南的月。周逸树的《诗如明月,明月如诗 》写道“明月在中天高悬/照亮乾坤,照亮诗心 /它的迷人风采 永远是诗人心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美丽与感动”。铁味的风花雪月是不是也很美?
《铁道兵长歌卷》当然有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歌颂。请听白宝存激情奔放的《黄河奔腾, 向前, 向前》、孙善武气势磅礴的排律《黄河放歌》。当然还有赞美中华地标的,请看郭辉的《登长城抒怀》。剧作家韩志晨的一首咏史诗《骊山偶思》十分难得。“哎哟喂 哗啦啦 /灾难深重的民族 挣脱了千年锁链/ 哎哟喂 轰隆隆 /古老苍凉的神州 崩塌了三座大山。”“哦 历代兴衰啊 载覆几番/真个是兴也勃焉 亡也忽焉。”编委们赞不绝口。值得一说的,《铁道兵长歌卷》还收录了一首朦胧诗《我为何如此,忧伤》,在最后是蚂蚁告诉作者“你呀 莫怪天怪地/只怪心底幽暗缺少阳光”,挺好的结尾!
和大家一起走了400页12000行,阅遍《铁道兵长歌卷》,说不尽个中风采。但导游我一点不累!我不再多说什么了,请大家阅看评说。如果觉得还行,请转发给更多的战友。
《铁道兵长歌卷》编委会 老秋
于金陵灵山苏园 甲辰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