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严
文/张立国
“老张”其实是我们这个朋友圈子里年龄最小的,之所以都称呼他为“老张”,一则的确其长得有些着急,可谓少年老成;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老张是山东人,一直秉承着山东人的实在与仗义,大家从心里是认可这称呼的。
既然是好朋友,那是有事聚聚,没事找事也要聚聚的。一帮大老爷们,聚会自然少不了吃饭喝酒,当然从来没有AA制,这就凸显出一个问题来,除了谁家办事情大家不需要争着买单外,其他时候往往都是要争一争的,几乎没有例外,基本都是老张获胜。不是他偷偷趁着上厕所提前把单买了,就是最后争着买单的时候,大家手机还没打开付款页,他已经一沓钞票拍在了收银员面前。我有时候很疑惑:早些年的话,可以认为大家掏钱包的速度不如他,可近几年,手机支付让掏包的小偷都改行了,这老张还总是能掏出钱包顺手一沓百元大钞?他平时行事很低调,断不是装土豪摆阔的人,因为大家基本知根知底,我们这群人里,比他有钱的不在少数。在一次俺们俩单独活动的时候,我曾问过一嘴,为什么还总带着那么多现金,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尊严。这让我更迷糊了,带现金跟尊严是怎么掺和在一起的?看他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便懒得继续纠缠。
俗话说:三年不打自招,老张这个关于“尊严”的秘密最近就自招了。那是刚过完春节不久的一天晚上,已经十点多了,这就准备洗洗睡了,老张的电话却来了,说找我喝酒。没等我找到拒绝的借口,已经絮叨说他在我楼下的小酒馆等着了,听那语气已然喝了不少,便赶紧穿衣下楼。果然,等我走进酒馆的时候,老张面前的桌子上,四个小菜早已摆好,旁边放着半瓶白酒,显然他自己已经喝了一阵子。
说实话,以前一晚上连喝三场的时候都有,但是那是大家一起,这种情况实属少见,很显然老张心情不太好,也不好多问,默默坐下来,给自己的杯子添满酒,等着老张发话。没等这半瓶酒喝完,大概也就明白了,老张是跟自家的一个亲戚,闹了点不愉快,让他觉得心里的某些理念崩塌。说着说着,就自己把兜里总装现金的事抖搂出来。
事情事这样的:老张最早是当老师的,后来辞职下海,据他说他是他们那个市里第一个辞职的老师。这个他以前跟大家都说过不止一次,鉴于老张的性格,大家认为他做的出来——老张看似大大咧咧,但是做事情却是雷厉风行,用他的话说做事情就得让自己“骑虎”,骑虎难下,就义无反顾的做下去了,留职停薪,遇到点困难就跑回去了,成不了事。可成事必然不是那么容易,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只要肯干,挣不了大钱,糊口总不是难事。老张头几年东奔西走的,一次坐车把钱包丢了,报警后给找回来了。警察把钱包还给他的时候,安慰了几句,说是证件都在,就是钱是分文不剩了,好在钱没了可以再挣,证件补办还是很麻烦的云云。
老张讲到这里,虽然时隔多年,依然有些激动:“等从派出所出来后,我站在马路边呆呆的看着灰色的天,心里竟然有些悲凉的感伤,哪里是一分不剩,压根钱包里就没有分文,你说那小偷是不是得骂一声‘穷鬼’,你说让那些以为我出来挣大钱的人如何看?”说到这里,竟然不分场合的唱了一句:“我要这、要这钱包有何用?”一时间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眼光。
什么事说出来了,也就过去了。这句话老张经常这样劝导别人,用在他自己身上也好使,这不情绪一下子好起来,又变回了以前仗义豪爽的老张,端起酒杯跟我道谢,说是谢谢我能这么晚听他唠叨,并且神秘的说其实后来又丢了一次钱包,是他故意丢的,不过这次钱包是本来要扔掉的,里装了几个无用的证件及200块钱,结果跟自己想的一样,钱包没有找回来,至于钱归了谁,可能永远搞不清楚了。
半瓶酒喝完,看着老张坐上出租车,才走回小区,想想今晚的老张及他说的,感到有些好笑也有些伤感,好笑的是平时大大咧咧的老张,竟然内心有如此柔软的一面,细想起来,谁又没有柔软的一面呢?如果一个小偷去一个衣着光鲜的人家里,进屋却发现家徒四壁,这到底是小偷的悲哀还是这家人的悲哀呢?

作者简介:
张立国,本人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修汉语言专业,1992-1996语文教师,1996-2001编辑,2001至今咨询公司从事财务税务咨询工作。本人一直以来有三大爱好:读书、写字、下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