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天空
——忆长征
文/车晓煜
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浮屠塔断了一层又一层,墙上色彩斑驳的画褪去了曾经的艳丽色彩,天空又多了些许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璀璨的星河中照耀着大地。
在众多的星穹中,有一片星区格外耀眼,它有一个最值得纪念的名字——长征英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当年,红军队伍在寒冬腊月,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行,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这时的队伍中伤员不计其数,就连曾经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也身负重伤,但是将军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马让给了比他年轻的战士。他要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挑战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突然放慢了脚步,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又有一个人被冻死了。”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有说,朝那边走去。这时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将军缓缓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接着,全队的同志在将军的带领下,英勇的同恶劣的环境做斗争,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最终,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们的任务,为我们红军开辟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思今朝,天时地利和
三十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三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敬仰和学习。首先,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其次,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用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于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知道,长征肇始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之所以失败有多种原因,从我们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对战斗形势、敌我力量对比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红军的长征转移就是对于这个错误的及时弥补。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党内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思想,可贵的是,我们的党却一直没有放弃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努力,至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思想,制定了红军后面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党发展历史上一次自我批判、自我检讨的勇敢尝试。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同错误同逆流的斗争不止这一次。真正的共产党人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战斗形势的正确把握,坚持向正确道路努力和前进。正是如此真诚和自觉的检讨,才使得长征路成为一条走向队伍壮大和胜利的路。所以长征精神之一就是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灵魂的自省精神。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敢做出这样的内省和自查。最重要的还是进取精神。自强不息,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生存、发展、壮大历史的最好概括。
所以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奋斗史,我们党在七十多年前所进行的长征也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的奋斗历史。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该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最大的问题,最终红军选择了战略转移。
我们应该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和敌人进行日后的战斗。常言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庄子曾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破灭,哪怕这种希望是多么的渺小,也终能在时间的历练下成为燎原之火。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他们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来,用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了无数困难,许多长征的路途都是在红军走过以后才第一次有了人的足迹,变成了“路”。衣衫单薄、空腹赤脚的红军一步一步的丈量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由此我们想到了孔子对于他的学生颜回的赞扬:“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难道是颜回喜欢过简陋的生活吗,那为什么在“人不堪其忧”的时候,颜回还能乐在其中呢?是因为他心中有“义”,有更高的理想。同理,红军也正是在追求崇高理想的道路上创造了奇迹。
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共产党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无数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创明辉,闪耀中国梦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我的中国梦,梦很长,上下悠悠几千年;我的中国梦,梦很短,几度兴衰几梦幻。我的中国梦,梦很重,征途任重又道远;我的中国梦,梦很轻,神州已上九重天。度过了多少漫漫长夜,跨过了多少沟沟坎坎,忘不了食不果腹的昨天,把握好科学发展的今天,奔向那满怀憧憬的明天。

作者简介:
车晓煜,1996年2月生,籍贯陕西省太白县,太白县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在陕西省宝鸡市一个事业单位就职。喜欢用文字纪录生活和工作见闻,曾在大学期间,获得过5次征文比赛奖励,工作期间,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写作。2024年9月,作品《关于爱情那一课》荣获中国《最美爱情诗经》文学大赛金奖。2018年5月,散文作品《鸟的呼唤》荣获陕西省第九届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