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词/白 桦
大集上飘来年味的浓香,
街头中扭起秧歌的欢畅。
福字春联映红了街头,
大红灯笼照亮了城乡。
团圆圆出了年夜饭,
春晚嗨起了说逗唱。
除夕夜守岁的人们,
迎来了跨年的钟声敲响。
邻里间传出拜年的祝福,
大街上呈现欢乐的海洋。
高跷旱船烘托了新春,
舞龙耍狮热闹了四方。
年俗出彩了中国年,
锣鼓敲出了喜洋洋。
花灯会逛灯的人们,
一同把十五的花灯点亮。
浓浓的年味,
在华夏大地上飘香,
飘进了千家万户,
融入了喜庆的时光。
2024.11.25.于承德
放 飞 十 月
词/白 桦
谁不爱金色的收成,
她见证十月的收获。
有多少梦想与追求,
放飞在十月的山河。
有人海欢庆的载歌载舞,
有红旗映红的每个角落。
人人都怀有一颗心愿,
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谁不恋金色的十月,
她迎来金秋的硕果。
有多少希冀与向往,
融入了十月的收获。
有节日喜庆的欢乐海洋,
有康庄富足的每个村落。
人人都怀有一份激情,
盛赞今日强盛的中国!
在鸽哨中放飞十月,
在歌声中赞美祖国;
在欢庆中融入金秋,
在祝福中响彻山河。
2025.1.21.于承德
妈妈的纺花车
词/白 桦
在老物件不断消失的今天,
妈妈的纺花车还在边缘。
虽然它不在为生计的行列,
却还能享受棉布的温暖。
妈妈她不停地纺着日月,
让我想起了外婆的从前。
妈妈接过了外婆的手艺,
她不想夏布在手中失传。
在旧作坊不断退出的时代,
妈妈的纺花车还在纺线。
虽然它不再为家庭的贴补,
却还能穿上土布的休闲。
妈妈她不停地转动纺车,
让我忆起了昏暗的油灯。
妈妈传承了外婆的技艺,
她只想夏布在身后相传。
妈妈的纺花车虽然古老,
她却纺出了乡间的巨变。
纺花车还在转动着日月,
只是纺车的轮越转越慢。
2025.1.21.于承德
残缺的生命之美
词/白 桦
清晨的阳光也在为你升起,
这个世界同样在拥抱着你。
你用残缺演绎着千手观音,
你用缺失臻美了艺术形体。
众多的领域里你身手不凡,
竞技的赛场上你不曾缺席。
你曾有过悲观也有过沮丧,
但你终究体现了人生价值!
四季的花朵也在为你绽放,
这份友爱依然在呵护着你。
你用残障追求着艺术人生,
你用缺陷诠释着精湛技艺。
人生的道路上你顽强拼搏,
生活的不易中你自强不息。
你曾有过无奈也有过绝望,
但你终于活出了人生意义!
残缺的生命之美犹如花朵,
依然绽放着维纳斯的美丽。
当你从迷茫中走出的时候,
会有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你!
2025.1.21.于承德
点评词
《诗词之美,情感之深——对白桦诗词的赏析与点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白桦先生的这四首诗词,犹如四颗各具特色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我们沉浸于其中,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
一、《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年味》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热烈的节日氛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欢乐与温馨的春节画卷。
诗的开篇,“大集上飘来年味的浓香,街头中扭起秧歌的欢畅”,通过“飘”和“扭”这两个极具动感的词汇,将读者瞬间带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和欢快的秧歌队伍之中,让我们仿佛能够闻到那浓浓的年味,听到那喜庆的锣鼓声。
“福字春联映红了街头,大红灯笼照亮了城乡。团圆圆出了年夜饭,春晚嗨起了说逗唱。”这几句细致地描绘了春节期间的传统元素,福字春联的鲜艳、大红灯笼的明亮、年夜饭的团圆以及春晚的欢乐,无一不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祥和。尤其是“团圆圆出了年夜饭”这一表述,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场景。
“除夕夜守岁的人们,迎来了跨年的钟声敲响。邻里间传出拜年的祝福,大街上呈现欢乐的海洋。”守岁的期待、拜年的祝福,以及大街上欢乐的海洋,进一步烘托了春节的热闹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谊。
“高跷旱船烘托了新春,舞龙耍狮热闹了四方。年俗出彩了中国年,锣鼓敲出了喜洋洋。花灯会逛灯的人们,一同把十五的花灯点亮。”这里对各种年俗活动的描写,如高跷旱船、舞龙耍狮、花灯会等,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热爱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春节期间各种场景和活动的描绘,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唤起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美好回忆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生动的动词,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同时,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春节的不同场景和活动为线索,逐步展现了年味的浓郁和人们的欢乐。此外,诗歌还通过重复和排比的手法,如“大集上……街头中……”“福字春联……大红灯笼……”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节的欢乐氛围。
二、《放飞十月》
《放飞十月》这首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展现了十月这个特殊月份所承载的丰收与喜悦、梦想与希望。
“谁不爱金色的收成,她见证十月的收获。有多少梦想与追求,放飞在十月的山河。”诗人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十月丰收景象的喜爱和对人们追求梦想的赞美。金色的收成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放飞的梦想则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有人海欢庆的载歌载舞,有红旗映红的每个角落。人人都怀有一颗心愿,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几句描绘了十月里人们欢庆的场景,红旗飘扬,歌声悠扬,舞蹈欢快,每个人都心怀对祖国的祝福,充分展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热爱祖国的情感。
“谁不恋金色的十月,她迎来金秋的硕果。有多少希冀与向往,融入了十月的收获。有节日喜庆的欢乐海洋,有康庄富足的每个村落。”再次以问句强调了人们对十月的眷恋,金秋的硕果代表着祖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节日的喜庆和村落的富足则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人人都怀有一份激情,盛赞今日强盛的中国!在鸽哨中放飞十月,在歌声中赞美祖国;在欢庆中融入金秋,在祝福中响彻山河。”结尾部分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激情赞美和深深祝福。鸽哨、歌声、欢庆、祝福,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展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激情,通过反复咏叹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十月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从结构上看,诗歌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使整首诗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同时也有助于突出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在韵律方面,诗歌押韵自然,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妈妈的纺花车》
《妈妈的纺花车》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妈妈的纺花车这一老物件,以及它所承载的岁月记忆和传承精神。
“在老物件不断消失的今天,妈妈的纺花车还在边缘。虽然它不在为生计的行列,却还能享受棉布的温暖。”诗人开篇就指出了时代的变迁,许多老物件逐渐消失,但妈妈的纺花车依然存在。尽管它不再是为了生计的工具,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棉布带来的温暖,这种温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眷恋。
“妈妈她不停地纺着日月,让我想起了外婆的从前。妈妈接过了外婆的手艺,她不想夏布在手中失传。”这几句描绘了妈妈勤劳的身影,她不停地纺线,仿佛在纺着岁月的车轮。诗人通过妈妈的举动,联想到了外婆,展现了手艺的传承和家族的延续。妈妈接过外婆的手艺,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坚守。
“在旧作坊不断退出的时代,妈妈的纺花车还在纺线。虽然它不再为家庭的贴补,却还能穿上土布的休闲。妈妈她不停地转动纺车,让我忆起了昏暗的油灯。妈妈传承了外婆的技艺,她只想夏布在身后相传。”随着时代的发展,旧作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妈妈的纺花车仍在转动。虽然它不再为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贴补,但却能让人穿上土布制成的衣服,享受那份独特的休闲。诗人忆起昏暗的油灯,更加凸显了妈妈纺线的艰辛和不易。妈妈传承外婆的技艺,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
“妈妈的纺花车虽然古老,她却纺出了乡间的巨变。纺花车还在转动着日月,只是纺车的轮越转越慢。”结尾部分,诗人将妈妈的纺花车与乡间的巨变联系起来,虽然纺花车古老,但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纺车的轮越转越慢,暗示着妈妈的衰老,但她所传承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
这首诗以小见大,通过妈妈的纺花车这一细节,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妈妈的坚守和传承的意义。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让读者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四、《残缺的生命之美》
《残缺的生命之美》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赞美了那些身有残缺却依然坚强、勇敢追求梦想的人们,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清晨的阳光也在为你升起,这个世界同样在拥抱着你。你用残缺演绎着千手观音,你用缺失臻美了艺术形体。”诗歌开篇,诗人用温暖的语言告诉那些身有残缺的人们,他们同样被世界关爱和接纳。通过“千手观音”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赞美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展现出的惊人艺术之美,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众多的领域里你身手不凡,竞技的赛场上你不曾缺席。你曾有过悲观也有过沮丧,但你终究体现了人生价值!”这几句进一步强调了身有残缺的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出色表现,他们在竞技赛场上的拼搏,以及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尽管他们曾经悲观沮丧,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四季的花朵也在为你绽放,这份友爱依然在呵护着你。你用残障追求着艺术人生,你用缺陷诠释着精湛技艺。人生的道路上你顽强拼搏,生活的不易中你自强不息。”诗人用花朵的绽放来象征生命的美好,表达了对身有残缺的人们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用残障追求艺术人生,用缺陷诠释精湛技艺,展现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你曾有过无奈也有过绝望,但你终于活出了人生意义!残缺的生命之美犹如花朵,依然绽放着维纳斯的美丽。当你从迷茫中走出的时候,会有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你!”结尾部分,诗人再次鼓励那些曾经迷茫、无奈和绝望的人们,告诉他们只要勇敢地走出困境,就一定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收获鲜花和掌声。
这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正能量,通过对身有残缺的人们的赞美,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屈和美丽。诗人运用了象征、对比等手法,将生命的残缺与美丽进行对比,突出了生命的顽强和无限潜力。同时,诗歌语言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们更加尊重和关爱那些身有残缺的人们,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白桦先生的这四首诗词各具特色,无论是《浓浓的年味》中对传统节日的生动描绘,《放飞十月》中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妈妈的纺花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还是《残缺的生命之美》中对生命的思考与赞美,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诗词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升华。希望白桦先生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增添更多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