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一之朝廷(上)
5朝廷
【原文】三皇为皇,五帝为帝。
【注释】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译文】自古以来天皇、地皇、人皇通称为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合称为五帝。
【原文】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注释】王:指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以力假仁者霸:借助武力推行仁义的称为霸主。霸:指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
另一联略异:尚德者王,尚力者霸。尚:尊崇;重视。
【译文】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天下的称为王道,用武力来征服天下的是霸道。
【原文】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注释】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诸侯:周代天下分为许多小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另一联略异:天子万邦之主,诸侯列国之君。万邦: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列国:指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
【译文】天子是天下的主宰,诸侯是列国的君主。
【原文】五帝官天下,以位让贤;三王家天下,以位传子。
【注释】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说法不一,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汤、周武王。
官天下:尧、舜时实行禅让制度,由贤人继承君位,称为官天下,到禹时君位传给了儿子,称为家天下。据《湘山野录》载:宋真宗问李仲容,何谓官家?李仲容答道:五帝时官天下,三王时家天下,兼有五帝三王之德,故称为官家。
另一联略异: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译文】五帝将王位让给有贤德和才能的人称为官天下。三王则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故称为家天下。
【原文】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注释】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
宗蕃:指与天子同姓的诸侯。
另一联略异:陛下天子之尊称,殿下藩王之懿号。藩王:藩国之王。懿号:是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懿:美,美德;赞美,称颂。号:名位;称谓。
【译文】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是对皇室宗亲的尊称。
【原文】新主登极曰龙飞,群臣觐君曰虎拜。
【注释】登极:帝王即位。
龙飞:为帝王的兴起或即位。
虎拜: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
觐: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泛称朝见帝王。
另一联略异: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译文】新皇即位登基称作龙飞,臣子观见君王叫做虎拜。
【原文】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注释】纶音:犹纶言。帝王的诏令。《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孛bo2”。
懿旨:古用以称皇后、皇太后或皇妃、公主等的命令。亦用为贵显人家长辈妇人命令的敬称。
【译文】皇帝的诏书称为纶音,皇后的命令称为懿旨。
【原文】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注释】椒房: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汉代在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用以取暖避恶气,故后宫称椒房。
枫宸:宫殿。宸,音陈,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汉代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故帝王所居之处称为枫宸。
莅:音利,到也。
另一联略异:椒房是后妃所居,枫宸乃君王所莅。
【译文】椒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枫宸指皇帝住的宫殿。
【原文】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邻辅弼,故曰股肱。
【注释】元首:头脑。指君主。今亦用以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臣邻:本谓君臣应相亲近,后泛指臣庶。
辅弼:亦作“辅拂”。辅佐;辅助。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译文】天子的地位崇高尊贵,所以叫做元首,臣子左辅右弼如皇帝的手足,辅佐襄赞所以比喻为股肱。
【原文】龙之种,麟之趾,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皆称太子。
【注释】龙之种:即龙种。指帝王的子孙。
麟之角:麟角:麒麟之角。后因以“麟角”指宗藩之盛。比喻稀罕而又可贵的人才或事物。
宗藩:亦作“宗蕃”。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
储、贰:对太子的称呼。
另一联略异: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皆称太子。
【译文】麟之趾、龙之种都是赞誉宗藩之语,储君、储贰皆为太子的别称。
【原文】建储位,立青宫;传国宝,称玉玺。
【注释】储位:太子之位。
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
玺:玉刻的印。秦始皇开始用玉刻印作为皇帝的宝印。
另一联略异:帝子爰立青宫,帝印乃是玉玺。
【译文】建立储君立定青宫,故称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为青宫;皇帝所用的印称为玉玺,世称为传国的国宝。
【原文】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帝胄之谱,名为玉牒。
【注释】宗室之派演于天潢:宗室的分支派别是从天池中发源的。
宗室: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犹言皇族。
天潢:皇族,帝王后裔。潢,水池。
帝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玉牒: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宋代,每十年一修。牒:册也。
【译文】宗室的支分流派皆从皇帝推演而来;皇族的家谱称为玉牒。
【原文】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
【注释】前星耀彩。古人认为三星中的中星是代表天子位,前星代表太子位,后星代表庶子位,所以前星放射出光芒用来表示祝愿太子。
嵩岳效灵: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登嵩山,皇帝和身边的人都听到高呼万岁的声音出现三次,被认为是嵩山山神显灵。
另一联略异:前星耀彩,共祝千秋;嵩岳效灵,三呼万岁。
【译文】太子星明亮辉煌,天下人共祝太子的生日;嵩岳山神显灵,三呼天子万岁。
【原文】神器大宝,皆言帝位;淑妃贵嫔,总是宫娥。
【注释】神器: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
大宝:《易经》:“圣人之大宝曰位。”后因以“大宝”指帝位。
淑妃:女官名。三国魏明帝置。晋为九嫔之一。隋为三夫人之一,正一品。唐因之。
贵嫔:女官名。三国魏文帝始置,位次皇后,历代多沿用其名。泛指妃嫔。
宫娥:宫女。
另一联略异: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媵嫱,总是宫娥。妃嫔媵嫱:都指宫女,嫔、嫱是女官,媵是随皇后陪嫁过来的女子。
【译文】神器、大宝都是帝位的代称,淑妃和贵嫔皆是宫女的等级,指皇宫里的后妃女官。
【原文】姜后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马后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
【注释】哲:智也。后:帝王的妻子。
贤: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妃:帝王的妻,位次于皇后。
【译文】姜后因周宣王好色,曾脱下头发上的簪子和玉制耳环,呆在后宫的永巷中,好像自己有罪听候君王处置的样子。她请负责宫廷中君王和后妃饮食起居的傅母传言给宣王说:“妾不才,致君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其罪在妾。”周宣王面带愧色说“寡人失德,非夫人罪”。遂勤于政事,世人都称赞姜后是明哲的皇后。汉明帝明德马皇后,是马援的女儿,素有俭德,她说“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欲身率下。”天下人都尊崇她是贤德的后妃。
【原文】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汉太子恩覃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
【注释】唐放勋:指尧帝。尧帝到华山巡视,华山封人祝愿他多福多寿多男子,称为“华封三祝”,后来成为颂扬人的祝颂语。
放勋:极大的功勋,对尧帝的赞颂之词,一说放勋是尧帝的名字。
汉太子的恩泽达到四海,于是乐人谱写了四章颂歌。据《汉书》记载,汉明帝为太子时,乐人作了四章颂扬太子德行的歌:第一章为《日重光》,第二章为《月重轮》,第三章为《星重辉》,第四章为《海重润》。覃:达到,延及。
【译文】尧帝的功德与苍天可以匹配,于是就得到华山封人的祝愿,祝愿他多福多寿多子;汉太子的恩德普及到全国各地,于是就出现了乐府中歌颂他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