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浩荡不忘书山岁月 学情深长永怀花样年华
——评胡明启《东至一中八五届四十年同学聚会有感》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东至一中八五届四十年同学聚会有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回忆的诗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十年前同窗共读的青春岁月,以及四十年后重逢的感慨与喜悦。

首联:“母校依依四十秋,尧都重聚忆同游。”
· “母校依依四十秋”:开篇即点明时间跨度与地点,母校“东至一中”成为情感的寄托,四十年的岁月流转,依然让人依依不舍,情感深沉。
· “尧都重聚忆同游”:“尧都”或指东至一中所在地的古称或美誉,重逢之地唤起了昔日同窗共游的记忆,温馨而感人。

颔联:“梅城河岸书声伴,大殿柱间倩影留。”
· “梅城河岸书声伴”:通过“梅城河岸”这一具体景象,勾勒出当年校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书声琅琅,是青春最动听的旋律。
· “大殿柱间倩影留”:“大殿”即指“大成殿”,是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柱间倩影,既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定格,也隐含着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不舍。

颈联:“忆昔少年挥彩筆,观今沧海驾飞舟。”
· “忆昔少年挥彩筆”:回忆当年少年时期,同学们意气风发,挥毫泼墨,书写青春梦想,充满朝气与活力。
·“观今沧海驾飞舟”:四十年后,同学们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如同驾驭飞舟在沧海中航行,展现了人生的成熟与豁达。

尾联:“青春无悔报家国,两鬓霜侵不见愁。”
“青春无悔报家国”: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无悔,以及将青春献给家国情怀的崇高理想,情感升华,体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两鬓霜侵不见愁”:尽管岁月在同学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内心的喜悦与满足让这份沧桑变得不再沉重,反而透露出一种超然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同学们对母校的深情、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附:
东至一中八五届四十年同学聚会有感
安徽东至葛公中学 胡明启
母校依依四十秋,尧都重聚忆同游。
梅城河岸书声伴,大殿柱间倩影留。
忆昔少年挥彩筆,观今沧海驾飞舟。
青春无悔报家国,两鬓霜侵不见愁。
※注:大殿指大成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