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年说福
石凤阁
“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楣上、屋门上、窗棂上、车船(物)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中国人家居陈设用福字、家有喜事有福字、佩戴福字吊坠(金、银、铜、玉、瓷、骨、木)等,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大寒近,春可期,
迎新年,接福气。
“福”字约有三千余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福”字表现为双手捧着酒坛敬献给神明或祖先的形象,祈求满足各种美好愿望。形态多样,结构多变,体现了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等功能。
“福”字最早与祭祀相关,包含着祈福、赐福、受福、享福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仪式。福字是最常见的一种,单从字面解释,它是由“衣”字、“一”字、“口”字、“田”字组成,“衣”字旁又有福禄之意,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因为,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衣服穿,有一口田,能够安居乐业就是有福。
一口田衣禄全,
福到了就过年。
在异地奔家乡,
中国节大团圆。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各种福字写法有108种,也就有了今天的百“福”字的写法。最有名的“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时因皇太后体衰病弱,康熙操心祖母身体康泰,一日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为祖母祈福,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将梦中由上天感应的该福字书成敬献祖母,皇太后得该“福”字后身体日见好转,并得长寿,享75岁高龄成为佳话,故康熙认为该字很有灵气,令人刻于一石条之上,置于宫中,奉为大清国宝,300年来该“福”字灵验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传说得该“福”字者,便能得福阴庇护,心想事成,平步青云有如神助。
中华第一福的这个“福”字是恭王府福字碑拓本,为康熙皇帝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所写,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这个“福”字中还包括:子,才,寿,田,多,五个汉字,代表“多子、多才(财)、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周总理亲自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五蝠常临门,
四季皆平安。
健康是唯一,
福寿人期盼。
福虽来自于物质基础,但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心灵上的寄托,“福”字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目标,生在中国确实是“福”。
202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