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祥和笑春风 乡村振兴喜气浓
——评安徽东至邓金煌诗二首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送春联下乡有作》《赠汪街村春联有感》这两首诗歌均以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和春联为创作背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不仅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还深刻反映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一、送春联下乡有作
作者/邓金煌
笔吐颂词欢语频,年歌吉庆赠乡民。
千祥骈集风光好,百福联迎气象新。
壮丽宏图花共艳,斑斓禹甸草同春。
龙蛇飞舞酬佳节,日月争辉天地仁。

这首诗歌以“送春联下乡”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喜庆、祥和的新春画卷。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首联“笔吐颂词欢语频,年歌吉庆赠乡民”,以笔为媒,将颂词和欢语传递给乡民,表达了新春佳节的喜庆与祝福。这里的“笔”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传递文化和情感的桥梁。

颔联“千祥骈集风光好,百福联迎气象新”,通过“千祥”、“百福”等词汇,展现了新春佳节万象更新、吉祥如意的景象。同时,“骈集”和“联迎”也暗示了人们欢聚一堂、共迎新春的热闹场面。
颈联“壮丽宏图花共艳,斑斓禹甸草同春”,将视线从微观的乡村扩展到宏观的国家,用“壮丽宏图”和“斑斓禹甸”描绘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美丽景象。而“花共艳”和“草同春”则象征着全国人民共享新春的喜悦和幸福。
尾联“龙蛇飞舞酬佳节,日月争辉天地仁”,以龙蛇飞舞的生动形象,表达了节日的欢腾和活力。同时,“日月争辉天地仁”则寓意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厚意。

《送春联下乡有作》一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吉祥的寓意,将新春佳节的喜庆与祝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诗人以笔为媒,将颂词和吉庆之语传递给乡民,不仅表达了节日的欢乐,更体现了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乡民的深情厚意。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精炼,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充满了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

二、赠汪街村春联有感
作者/邓金煌
腾蛟挥健笔,古朴墨边迷。
景象联中语,风光纸里题。
琳琅如锦绣,灿烂若虹霓。
遍地云霞美,岁推花满蹊。

这首诗歌以“赠汪街村春联”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腾蛟挥健笔,古朴墨边迷”,以“腾蛟”形容笔势的矫健,展现了书写春联时的酣畅淋漓。而“古朴墨边迷”则透露出春联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古朴之美。

颔联“景象联中语,风光纸里题”,直接点明了春联的内容与乡村景象的紧密联系。春联中的语句不仅是对乡村风光的描绘,更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颈联“琳琅如锦绣,灿烂若虹霓”,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春联的华美和绚烂,如同锦绣般琳琅满目,又如虹霓般灿烂夺目。这既体现了春联的艺术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文化的赞美之情。
尾联“遍地云霞美,岁推花满蹊”,以云霞满地、花满小径的优美景象,寓意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同时,“岁推”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但乡村的美好和幸福却永远不变。

《赠汪街村春联有感》则更注重对春联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乡村文化的赞美。诗人以健笔挥毫,将乡村景象和美好风光融入春联之中,展现了春联的华美和绚烂。同时,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形象地呈现出来。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言以蔽之,这两首诗歌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以新春佳节和春联为创作主题,不仅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还深刻反映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和节日的喜庆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乡村、对文化、对生活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热情和美好。因此,可以说这两首诗歌是成功的佳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