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的摸爬滚打 如今可回头张望
作者:林耀平
我从稻田里爬出来,冲干净了腿上的泥水,换上解放鞋,于1974年应征入伍当兵从保卫原子弹开始走上社会至今天止,我已整整在“党、政、军、警、民、学”这六大块工作或做事50年了,这当中包括“退而不休”的7年多时间。应该说是:“经历多多,经验丰富,可以回望”。尤其是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一代,更有必要瞧瞧。
林某不才,但只要做到了以下八个“要”,你就能走好人生路,甚至会有精彩的人生。
一、心要正。简单讲就是思想、德行、为人处世必须走正道。要做到心正,首推爱党爱国爱人民;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到“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严于律己”、“善待他人”次之;“守正创新”、“廉洁奉公”、“职德配位”再次之。做到了这些,心肯定够正了。值得告诫的一句是:一切刻意违法犯罪的分子、尤其是贪污腐败挨蹲监牢、吃枪子的违法犯罪分子,心都是斜的。一个人的心正,是美好人生的基础。
二、学要深。所谓的“学要深”,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专业要学深。在这激烈竞争的年代,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论是什么专业,如果没有独到的东西,你是很难站稳脚跟的,早晚会被别人取代。因此,必须在本专业上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就要进行深度的学习了。另一方面是对相关知识要学广。比如:当领导、做老板的,搞党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仅要天天学习、了解国内国际的时事政治,还应当作笔记,更应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你的讲话、上课才能有高度、深度和广度,才能接地气,才能让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甚至引起共鸣。这就是“学要广”的好处。
三、脑要灵。把话说白了就是:“跟线不跟人”。当今众多人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谁官大听谁的”,不分清红皂白、错对与否。如果这位最大“官”心正还好,但如果心不正,则会把你带到“阴沟”里去的。1931年1月,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领导地位,开始在中共党内推行其“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但由于红军的领导权还掌握在“朱毛”手中,赢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想不断渗透到红军内部,毛泽东被排挤。但毛泽东并未脱离革命,“我即然无能为力,就由他们去折腾”,这恐怕是毛伟人当时的思想状态,他放下一切杂念,潜心钻研马列主义和中华经典,写出了著名的《矛盾论》、《实践论》(桂系著名国民党将领张淦在解放战争后期被俘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讲到《易经》时,他指着这本书对工作人员说:当今之世,这本书就两个人懂。工作人员问:哪两个人?他用右手食指点了一下自己的鼻子。工作人员又问:还有一个人呢?他答道:毛泽东!毛泽东不看《易经》,他是写不出《矛盾论》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湘江战役”的惨痛教训,终于让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明白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于是才有了先后召开的“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这两次会议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的结果就是伟人毛泽东回到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上,开始了“毛泽东思想”的新时代。这是一代伟人“跟线不跟人”的经典实例,即: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始终不渝,终身不变。
四、嘴要甜。人的一生“嘴巴甜”很重要,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精髓的具体体现。“嘴巴甜”的体现,比如:别人高升了、获奖了,表示祝贺;别人帮助了你、问候你,要说声“谢谢”;你说错了话、伤害到了别人,要说声“对不起”……一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反映出这个人的德行、作派。被誉为两个圣人之一的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即:骄傲是人生的天敌,它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全部努力,不会说“谢谢”、不愿说“对不起”的作派,实际上是一种傲慢。王阳明还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即:知识是行为的起点,而行动则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不会说“谢谢”、不敢说“对不起”的人,人家会把你当成没文化的人,或知识浅薄之人。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团体内,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除了“嘴要甜”外,带着吃亏、帮人的心理去交往很重要。凡时时、处处、事事都想占便宜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最起码没有更多的知心朋友。
五、手要快。说白了,一是动手能力要强,接受任务后立即行动,并且很快完成,且立即报告;二是做事情精气神十足,有勇争第一的思想状态和风貌;三是处事稳重,且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强,甚至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六、腿要勤。就是一个人要勤快,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接受任务不讲价钱,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作为单位的主官而言,最不喜欢的是思想不痛快、遇事讲价钱、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此类人,无论你有多大的“后台”,早晚会被淘汰的。
七、胸要挺。组织人事工作讲究“见面”,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就能知道这个人的一二三了。所以,无论你新到一个单位,或者日常行为举止,要让人感觉到始终是一种“雄纠纠,气昂昂”的精神状态,有那种永远也使不完劲的旺盛斗志。千万不能给人一种“萎靡不振”、“松松垮垮”、“毫无斗志”、“未老先衰”的样子。
八、腰要直。俗语说:“身正不怕影斜”,自身不正,一肚子的坏水,你是直不起腰来的,即使腰能伸直,但你的骨髓是有“病”的,“骨架”早晚会“坏死”的。所以,一个人的堂堂正正、刚正不阿对人的一生太重要了,否则灾祸临头,那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总之,我50年的奋斗,从犁田插秧开始和保卫原子弹衔接,经历的太多太多。生命中,从死亡线上活了下来;部队里,分分秒秒有被核辐射夺去生命的危险;转业后,分管公检法司12年,脑袋是别在裤腰带上的;退休后,依旧“退而不休”,继续为广大百姓奉献。因此,借网络一条小缝隙插入这些文字献上,想与年轻一代共勉,也请专家、学者批评!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