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有个小阳春
文/罗南科
今年的冬天似乎有些迟到,往年国庆过后已是外套加身,而至此逼近农历十月了还在穿单衣。在我们这里有“十月有个小阳春”的说法,只是当下的“小阳春”来得格外强烈。母亲在电话那头感叹多亏她提前回去打理家务和田地,把里里外外收拾好,才能有个周全安心的居所等候父亲归来,不然持久干热的天气,加上周围要进出关怀的人又多,连吃些青菜都得邻里赠送,就没有个家的样子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外接连经历了多份工作,五年前总算回到离家较近的县份上班,但我没有很好地落实初衷,总以工作繁忙、交通不便为由,每年回家探望的次数屈指可数。虽然我与哥哥姐姐几人均在县城安家置业,但是父母对农村生活有着令人费解的执着,不愿进城与子女同住,直到五月份的时候,父亲实在无力支撑每况愈下的身体,他俩才以搭乘救护车的方式来到城里。相隔数月,母亲匆匆回乡是因难于见到躺在寂静的病房由专人看护的父亲,而且春夏种下的稻谷熟透了,得有人去收割,亦是父亲支持的结果。
年少收稻谷的日子让我记忆犹新,往往比今年早,天气情况却与这个“小阳春”实属一致。那些日子,在父亲判断露水退去的清晨,一家人扛着扁担、挑着箩筐,一字排开地绕过田埂,穿过乡间小路,整整齐齐地朝自家稻田进发。在太阳尚无下沉意图的晌午,我无法效仿父母肩负重担频繁地往返于山脚稻田和山腰谷仓之间,早早挑着两个干瘪的蛇皮小袋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地回到家,一路不知休息和逗留了多少回。这是父母使然,他俩通常把准备晚饭的任务交给我,尽管来前米已经淘洗泡在锅里,肉已切好码在碗中,叶子菜他们晚些也会顺带回来,父母还是不停催促我提前回去,恰如正午阳光最猛烈那会儿,父亲会告诉我溪流里可能有大量的鱼虾螃蟹,田坎上可能有发育饱满的葛薯,林地里可能有迟种的黄瓜,我便立马放下手中的镰刀前往寻觅,不忘找个阴凉处,一边挖空心思缓解汗水裹挟稻芒刺激产生的痛痒,一边期盼天空阴下来、气温降下来。
农历九月末以来,气温持续高位运行,窗外耀眼的星空也预示晴朗天气格局还将延续,难以入眠的我与母亲的通话时间比以往长久,她讲起就好似这个繁星密布的夜晚,父亲曾与一头黄牛在荒无人烟的山林中相伴到天亮。那时我年幼,哥哥姐姐就读小学,为改善生活,父亲四处筹钱,开始辗转于周边的乡镇,经营起转卖猪牛的小本生意。一次父亲徒步翻山越岭前往数十公里外的牛市,刚到就被牛群中的一头瘦骨伶仃的小牛吸引住了,他不顾众人嫌弃和劝导果断购买,坚称是出于小牛骨架大而非价格低。父亲心满意足地折返,小牛却突然在中途一密林山沟处趴下,任由他如何叫唤和拍打都不肯起身前行,父亲无奈只能原地留守,风餐露宿,坐而待曙。母亲的描述没有过多细节,语调平缓,只有说到小牛在父亲数月精心照料中变得膘肥体壮,在集市上深受追捧,转手获得满意差价时才有所起伏。母亲还说,当天傍晚父亲赶集回来带了新衣服,哥姐我们几人开心得像一群小猴子上蹿下跳,家中迟迟未关的灯仿佛照亮了整个村庄。
我聆听母亲述说往事,紧盯透过窗户洒进来的微弱星光,能看见那夜星空下,树荫缝隙中,有一双仰望着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眼睛。我以为茶余饭后健谈的父亲已把他全部的人生经历告知了我们,这是我倍感意外的。每当年节齐聚家中出现“忆苦思甜”的环节,祖父母在“文革”遭受不公和打击波及子女的一段是父亲常常提起的,甚至是我总爱错开的话题。父亲的成长故事我早就耳熟能详,在他弱冠之年祖母便往生了,父亲年纪轻轻被迫成为家中顶梁柱,独自担起照顾年迈多病祖父和年幼叔叔的责任,依靠个人艰难成家。我也知道父亲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村里村外各大宴席的后厨中不乏他的身影。我更清楚父亲在简陋闭塞的厨房度过半生是造成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的主因。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理解父亲的举动。当他的身体一经劳累就发出气喘吁吁、咳嗽难止的危险信号后,他面对乡里乡亲的相邀求助依然满口答应,还时而顶着严寒时而冒着酷暑,忙碌在清理整修道路此类村事的最前线,力求展现一副精力充沛的模样。父亲种种不注重自我保护的行径和艰难时刻子女未在左右他也不抱怨、不袒露心声一样,使我陷入沉思。如今才明白,原来我一直都不曾了解自己的父亲。
气象学上说“小阳春”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冬季的缩短或是暖冬的出现,它的由来是寒潮来袭前,冷锋过境下引起的晴朗无云好天气,这种天气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过这一次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难以忘怀。热比冷的环境总归更有益于父亲的病情,然而父亲却没能触摸到这异常温暖“小阳春”的一丝一缕阳光。不久,降温来得猝不及防,父亲加快了远离身处的这所冷冰冰的医院、这座毫无归属感的县城的步伐,我无计可施,终究还是陪着父亲回到了那个让他日思夜想的小山村。临近村口,我瞥见路边一簇簇星星点点艳黄的野菊花沿着山坡盛放,布满山野,在萧瑟的氛围里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简介:
罗南科,男,90后,侗族,中共党员,贵州省锦屏县人,喜欢用平和的心态感受人间万象,试图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