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簪缨世族,一门称诗:清代布政司大街李氏家族(上篇)
侯林 侯环
清代,济南布政司大街有一世居于此的李姓人家,该家族自乾隆年间开始,科甲兴盛,成为济南(历城)的簪缨世族。

清代,济南布政司大街

续修《历城县志古迹考一》“故宅”:“李德容宅,在布政司大街”
之一,李德容、李廷珍:同为安肃县令,父子济美
据李氏后人李福瀚乡试硃卷,布政司大街李氏始祖为李化龙,原籍临清直隶州,清顺治初年迁居历城。化龙生肇兴,肇兴生溥,溥生德容、德懋。我们的故事,将从李德容开始。

李福瀚乡试硃卷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时代,父子二人先后同在一个县做知县,这种事情实在不多;而且,他们都心怀百姓,为民请命,有“父子济美”之名声,这就更为罕见了。
据清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三》、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一》“李德容传”等文献,德容字敬斋,号春园。清乾隆三十年山东乙酉乡试中举人,三十一年成进士,授直隶安肃县知县。安肃地当南北孔道,徭役繁重,民常以此为苦。当时正值清廷对金川用兵,大兵过境,而县里只有车十数乘,马数十匹,不足为大兵所用。上司让李德容全部弄来老百姓的车马以应付,李德容不同意。大兵来到,见供给不足用,相顾大哗,准备闹事。李德容说:“大兵出动是为了拯救民众,因为拯救民众反而变成祸害民众,这样的官我宁可不当,祸害老百姓的事情也不能做。”(兵出所以救民,因救民而反病之,吾官可弃,病民事不能为也。”)大兵们都沉默不语,少顷,有人说:“这是一位仁厚的县令呀。”于是,大兵疾行过境。

清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三》“李德容、李廷珍传”
不久,李德容因病辞官归里。在济南,他教授生徒,从游者甚众。李德容能诗,著有《安蔬草堂诗稿》行世。

清道光《济南府志经籍》“安蔬草堂诗稿”
据李德容后人李兆梅乡试硃卷,李德容又有《笃敬堂诗稿文稿》。
李德容嗣子李廷珍,字谦思。亦官安肃知县。嘉庆年间,滑县人李文成造反,山东、河南两省军兴,大兵出安肃境内,廷珍谨凛父亲庭训,支应差役,绝不扰民。并且革除不合理的规费三千余金,执政有方,事皆办治。后来积劳成疾,卒於官。归榇之日,士民数千人出郊奠送。人们盛赞李德容、李廷珍是“父子济美”。
王钟霖《国朝历下诗钞》载李德容诗三首,其《薄暮郊行》:
回溪带山郭,寒烟迷远树。
隔岭数声钟,人在残阳路。

《国朝历下诗钞》所载李德容诗三首
迂回的溪水,迷离的远树,钟声与残阳,通篇都是写景,而景语皆情语,一脉山高水远、游子思归的悠然情思皆在其中。
《雨后北极寺远眺》:
游氛净冼雨晴初,缥缈高台接太虚。
锦截芈弯悬螮蝀,珠抛万斛动芙蓉。
绿屏开处来吟舫,丛柳阴中识酒垆。
更爱披蓑堤畔叟,一竿斜照钓鲈鱼。
好诗,一首描绘大明湖的极具特色的好诗。
北极寺,北极阁也;螮蝀,喻彩虹也。北极阁(寺)因高耸入云,且有明湖烟雨,历来是济南观景最佳处,特别是雨后初晴,冯虚御风,正王象春所谓“但凭济水望秋空”是也。
可贵的是,诗人不仅描绘出雨后大明湖上一湖如镜,七彩斑斓,万柄荷香的醉人景致(“锦截芈弯悬螮蝀,珠抛万斛动芙蓉”),更为别致精彩的,是湖上人物的活动,“绿屏开处来吟舫,丛柳阴中识酒垆”,吟舫,诗人所乘也,何等风雅之至,且是“绿屏(荷叶)开处”悠然而至,又好一处养眼的风景;还有,你看那绿柳阴里,正是我等当年醉酒啸歌的所在呢!(“酒垆”)堪称情深意长。

北极阁旧照
尾联:“更爱披蓑堤畔叟,一竿斜照钓鲈鱼”,更是余味无穷,雨后,大明湖堤岸垂钓,这该是何等的雅兴!人们常说:是非不到钓鱼处。然而,这等潇洒,这等幸福,永远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只是我们常人没有像“披蓑堤畔叟”那样认识到并诉诸实践而已。
纵观全诗,由于诗人情致特别是湖上人物的介入,使得全诗充满着诗意氤氲、生动鲜活的人间烟火气,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诗作的感染力与审美效果。
(未完待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