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周总理
作者:张建华
朗诵:国 江
总理啊,您是天上一颗灿烂的星。
来到大地,始终发着光,
一直照耀着万万千千的人间百姓。
总理啊,您是一座光辉的灯塔。
不惧风雨,不怕狂浪,
在黑暗中,指引航船前进的征程。
总理啊,您是智慧的化身。
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能举重若轻,
拨开乌云,见到晴朗的天空。
总理啊,您又是一把利剑。
爱憎分明,在凶恶面前,
敢于出手,刺向敌頑毫不留情。
总理啊,您更是一头人民的牛。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您的劳苦大众。
附:
总理,终于到淮安看您来了(散记)
二月梅
情迫再谋翔宇面。
策马加鞭,急向淮安赶。
生后家慈先陨难。
成年未及江山挽。
血雨腥风生死伴。
治国安民,赤胆忠心献。
尽瘁鞠躬无悔倦。
海棠花放香辉满。
注:翔宇,即周总理别名
这是2023年11月15日下午2时从南京去淮安,准备瞻仰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的路上写得一首《蝴蝶花·怀念周总理》。去淮安瞻仰周总理纪念馆和看总理故居,也是向往已久的事情了。
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地处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是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运河名城,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也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人杰地灵,汉代大军事家韩信、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鄂等都是当地名人,尤其周恩来总理出生在这里,给这座城市更增加了无尽的光彩。

下午3时半到达淮安就急着去看周恩来纪念馆。实事求是地讲,总理纪念馆搞得非常好。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纪念馆于1988年3月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内容详实,依序排列,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便于观看,确实是国家级的水平。我们在总理塑像前行了三个鞠躬礼,就认真观看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件文物。

展览由立志求学、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风范永存共五部分组成,用图片、油画、雕塑及声光电等多种展陈形式,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灿烂的一生,馆内文物达35000多件,珍贵文物287件,其中包括总理生前用过的红旗轿车,乘坐的飞机,长征途中用过的公文包和望远镜等等,都特别地令人肃然起敬。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3月5日。他的生母万冬儿,是当时淮安知府万青选的女儿,属于大家闺秀,漂亮善良、干练多才,1897年嫁给山阳县(今淮安)曾任山阳知事、海州知州的周起魁次子周劭纲为妻,并很快担负起家庭主管的职责,次年周恩来出生,起名叫大鸾。襁褓中的大鸾后因故过继给了其叔叔周贻淦,不久周贻淦去世,生母万冬儿也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大鸾的幼年全由嗣母陈氏抚养。陈氏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寒的读书人家,在诗文书画上都有较好的修养,一开始就教大鸾识字背诗,五岁时即入家塾读书,正式取学名为周恩来,字翔宇。六岁时周恩来随嗣母到清河县江浦镇外祖父家居住,并在那继续上家塾。外祖父家藏书很多,使周恩来能大量地自由阅读,这一段,嗣母给了他很好的教育。后来,周恩来曾深情地回忆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周恩来10岁那年,他的嗣母病逝。1910年春,年仅12岁的周恩来,随到在奉天省银州(今铁岭)谋生的三堂伯周贻谦家寄居,并入当地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书,一直成绩优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具有进步思想老师的影响下,周恩来养成了关心时事、关心国事的习惯,经常阅读进步书籍,特别追求思想上的进步。周恩来曾在修身课上提出了“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豪言。他自己后来回忆时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

几年后,周恩来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天津南开学校。在这里,他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1917年9月赴日本留学。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办“觉悟社”,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19年9月8日,进入南开大学学习,全力参加学生运动。后被捕,经营救出狱。1920年12月13日,乘法国邮轮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旅居英、法、德,在留学期间,他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他的共产主义世界观。1921年春,周恩来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1924年7月底,周恩来奉命从法国起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任中共广东区委会委员长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他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5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2月任中央临时常委会委员,以至不久成为中央实际工作的主持者。此后,周恩来参加或主导了大家所熟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如南昌起义、反围剿、长征、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筹备建国、抗美援朝、万隆会议、国内建设、外交工作等等,体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








周恩来总理不仅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上为党和国家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在一些小事上也展现出了他的极度完美。我们在展览馆里看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几封书信来往,特别感人。1951年3月17日周恩来写信给邓颖超,此时两人相隔两地,夫妻不能相见,周恩来在信中说,等她回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邓颖超收到信后,于3月23日回信给周恩来,说3月17日的信“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信末还不忘“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主人呀”。周恩来收到邓颖超的信后,又于3月31日去信给邓颖超,写道:“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作为两个伟大人物在极其紧张的工作节奏中仍然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啊,他们不仅是一对完美的大革命家,而且也是一对平凡的夫妻楷模。


看完展览馆又匆匆去看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造的中南海西花厅。仿西花厅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基本上与北京的西花厅是一致的。展示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办公的地方,简朴的卧室、餐厅、接待友人的会客厅、活动室等等,家具也都是陈旧老式的,院中也有成熟的海棠树,虽因过去了开花的时节,但可以想像到花开之日会是何等的美丽。因西花厅仿造的特别像,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感到非常地亲切和温暖。

瞻仰周总理纪念馆,使我最受感动的是馆中的一幅油画——《鞠躬尽瘁》。那是1973年6月,晚年身患绝症的周总理已工作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接下来还要继续会见外宾,秘书提醒说“还剩十四分钟。”极度疲劳的总理提出洗把脸,刮刮胡子再去。秘书在门口等待他很久不见出来,便打开洗手间的门,这才发现周总理在卫生间里靠着墙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沾有肥皂沫的刮胡刀和毛巾……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大国的总理啊!看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总理啊,您是天上一颗灿烂的星。
来到大地,始终发着光,
一直照耀着万万千千的人间百姓。
总理啊,您是一座光辉的灯塔。
不惧风雨,不怕狂浪,
在黑暗中,指引航船前进的征程。
总理啊,您是智慧的化身。
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能举重若轻,
拨开乌云,见到晴朗的天空。
总理啊,您又是一把利剑。
爱憎分明,在凶恶面前,
敢于出手,刺向敌頑毫不留情。
总理啊,您更是一头人民的牛。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您的劳苦大众。
(写于三亚,2024年12月23日修改于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