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小妹
白宝存
邻家小妹姓王,叫喜华,也是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学兵。
她身材纤细,直溜溜的双腿挺着高挑的身形,一看就会联想到文艺工作者。模样么,正如她的名字,喜庆,华容。天生的嘴角微翘,就是比平常人翘了那么一星星儿,就组合成了一副喜眉善眼的面容。

在襄渝线的工地上的喜华
我们住的地方叫西工地。据老人们讲,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儿本是城里利民大队农民的庄稼地和坟地。咸阳那时还叫咸阳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城。民谣道:咸阳城内无工人,里面住的是庄稼人。老户们都靠种地为生,就是距庄稼地远了点,出城还得走好几里路呢。
那时全国正如《朝阳沟》的唱词儿: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咸阳城西的庄稼地一片片被开发。一座座企业相继开工建设。灯火辉煌,人鼎沸腾。那时候许多家庭都是靠做小生意和手工业为生,有人就要吃喝穿衣……于是生意人就聚集在这里了。利民大队的领导们脑子活泛,就平了一片无主坟地和庄稼地,打了一间间土墙,谁租赁谁上顶,每间每年2、5元人民币。初居时这里没地名,一说就是“西边工地”怎样怎样,一来二往,西工地这官名就固定下来了。但人们还是习惯叫它小街。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棚户区”。越住人越多,看有空地就盖,见缝插针,一下就密密麻麻地住了五百多户人家。这里的住户炊事员,裁缝、补鞋匠和手艺人及做小生意的和搞搬运的多。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能吃苦,生存能力强,谋生手段多,手巧心灵且心善,相互团结,这对我们这些新生代影响非常深。
我家住在北边那条巷子的东头,喜华家在西头,相距有百十米吧。小时候疯跑疯玩,谁家都串,都很熟,只管把年长的叫哥—姐—。大人们关系也很好,融洽得就像亲戚们一样。可不像现在,楼上楼下住多少年,不知对方姓啥叫啥。
转眼间到了70年代,娃娃们转眼就十六七岁了。响应党的号召修建襄渝线建设的号召,一下就有十几个去了三线。

喜华比我小一岁,低一届。就在我们走了半年后,学校来了一位部队排长招第二批学兵,他在全校大会上慷慨激昂讲修建襄渝线的伟大意义,听得人热血沸腾。喜华正琢磨着报名参战呢,那位军人给喜华看了一张演出照。一个熟悉的面孔,穿着军装站在众人中间,右手高扬,英姿飒爽地做着一组《沙家浜》中“十八棵青松” 的造型,充满了朝气,好羡慕呀。仔细一看,哎,这不是俺白婶儿的儿子宝存哥吗?看她有点小小激动,排长笑着说:认识吧,去吧,到火热的工地上去,你也爱文艺,两个邻居穿着军装同台演出,嗨,也是美事一桩啊。还有啥犹豫的!就这样,喜华去了三线,我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宣传队是进了,但连面都没见过。我们两个师,相隔几百里呢。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招她们的那位排长是谁,怎样会有我的照片?是不是在安康汇演时留下的?
部队宣传队,每过一段时间,要下基层体验生活的。喜华可不是娇生惯养的主,干啥都是全身心投入舍着身子干。1972年4月,在一次维修公路的施工中,喜华被汽车连一个第一次单独开车的小司机撞伤,被送到了团卫生队紧急抢救!剪开她的裤管。呀,惨不忍睹!两条腿上被划开的长长两条口子,皮肉外翻不停地往外冒着血。捂上一团纱布,很快就洇透了,滴滴答答的……最要命的是,右腿骨折了!
手术做了两个多小时,左腿清创缝合,右腿打石膏。麻药过后,钻心的疼痛,汗水把病号服都浸湿了。但她不哼不喊,不哭不叫,甚至喝水都很少。战友们看到她紧锁的双眉和咬破的下唇,心里都很清楚,她这是怕给大家添麻烦哟。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在不断前来探望的战友们口中得知,岚河口隧道大会战就要开始了。她们女子连也抽出两个排支援四营大会战。喜华一听就急了,“我一定要参加会战” !当天,她就向医院请求。这怎么可能?军医指着她还在反复化脓感染的伤口,斩钉截铁地拒绝。喜华没有争论,却悄悄地写了留言放在病床上,跛着双腿溜回到了连队。在任谁都劝不回去的情况下,四营长让她先归营宣传队,从此,喜花那百灵般甜润的嗓子天天响彻在会战工地上。白天排练搭建舞台,背着喇叭上工地宣传采访,晚上巡回自编自演。她还经常进洞做战地鼓动。在阴冷潮湿的坑道里,脚下的泥沙没过小腿肚,破裂的雨鞋里灌满了泥水,一走一扑哧,一走一趔趄。为赶进度,学兵们都在偷偷打干风枪。掌子面上灰尘呛得人不停地咳嗽。看到他们浑身粉尘看不到真面目的样子,她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着,一次次地为他们做现场宣传鼓动,走到哪里就是一片歌声笑声。但是,有谁知道这儿的背后,她忍了多少痛苦。在山路,特别是走在乱石堆积的工地上,正常人都高一脚低一脚的,不小心就会崴了脚,拧了筋,何况她还是双腿大伤未愈的伤员呢。如果看她正走着突然慢下来或停下来,不用问,一定是疼痛袭击她了。心细者会看到她脸上不易察觉的抽搐。
一场大会战结束了,另一场大会战就像狂涨的汉江水,一浪推一浪接踵而来。那时的喜华,已成了战士们心中的“战地明星”。不管谁说啥营长教导员都要坚决让喜华留在四营。
精神的力量有多大?当一个人思想过于集中,精神过度亢奋时往往能压倒一切难于忍受的伤痛,那是全身心提着劲儿,把重点集中到了工作这个靶心上。此后却……喜华就是这样。大战硝烟稍淡,一次次比平时都更加难忍的疼痛却不停地袭来。她带伤工作,加上劳累,在四处扬尘的工地上……身体有什么保证!
她发烧了,烧得迷迷糊糊,小腿肿得好像要被吹爆的红汽球,透明发亮。小牛般地喘着粗气。检查结论:高烧40度!腿部伤口感染引起丹毒,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她不想退出这火热的战场,想到躺在病床上,就极度的恐惧。她瞒着大家,照样参加演出。燃烧的革命激情麻痹了她的神经,不知道疼痛,也不知道痛苦,有的只是工作后的兴奋和快乐。她悄悄藏起诊断书,一把把地吃着药,一次次地进入隧道里。终于,在 7 月的一天,她昏倒在南溪沟隧道……
太突然了,战友们把她送到团卫生队。急救,急救……
喜华人已昏迷,只有微弱的脉跳告诉医生,她还活着,还有一口气悬吊着生命……
半夜,喜华的连队接到四营长打的电话,这个平时高喉咙大嗓子的硬汉,此时却拿着话筒半天无声,在对方的一再催促下,四营长才用极其低沉的声调挤出短短的几个字:喜华……不行了……晴天霹雳啊!
喜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一动也不动,她深度昏迷已经八个小时了。军医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注射、热敷、打点滴……情况依旧。喜华仍一动不动地躺着,牙关紧闭,瞳孔散大,脸色苍白,大小便失禁……啊,清肠了……看到此情,一位老军医不由得脸色一紧,倒吸一口冷气,尽管只是发出轻微的一声:嗯,却叫在场的女学兵们失魂。军医急匆匆走出病房,来到一直在房外徘徊的四营长和教导员跟前,营长使劲扔掉刚点着的香烟迎上去。 “怎么样”?
军医微微摇摇头,压低了本就不大的声音,极不情愿的挤出来几个字,“太可惜啦……”听到这些,四营长这个一向以刚强著称的汉子,怔了一下,狠狠地攥紧了拳头,手里的那盒烟也瞬间成为烟丝纷纷落地。沉思半刻,他让军医派两个女学兵战友进去为喜花擦洗大小便失禁后的污秽,自己却双手抱头,重重地坐在石渣地上。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要让她干干净净的——她本来就是爱干净的女孩呀。花一般的年龄,花一样的容颜,花一样的……
“这还是喜华么?这还是那个活泼可爱百灵鸟一样的喜华吗?”
面对着静静躺在床上的她,战友的泪不停地流,流。啪嗒嗒地滴在她的身上。战友们陆续进来了,默默围在她的身边,一个个泪眼婆娑,仿佛看见喜华站在工地上,一手拄着棍,一手拿着话筒为战士们朗诵毛主席诗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她们想起喜华热心为班上战友洗衣服,整理内务,为战友……
想着想着,就哭出了声……
“嘘……”营长和教导员又进来了,让医生又一次轻轻地做了检查。
微弱的脉搏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跳着。看看表,已是凌晨四点了。
营首长和喜华的战友们一起守在床头,守在病房旁,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祈祷着,喜华,快醒过来吧,战友们盼望着你,你的父母盼望着你,你的兄弟姐妹们……盼望着你呀……喜华……

喜华行走在一片幽暗的云雾中,隐约中,她看到了前面的一丝光明,听到了远处亲人们的一丝丝呼唤,看到了战友们在向她招手要和她拥抱……。她使劲儿想挣脱黑暗的束缚,可怎样也没有感觉,没有力量……沉睡,她又一次陷入昏迷……
又是几个小时。转眼间,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一缕缕阳光透出天际。喜华在朦胧中又一次被迷雾包围,她感觉身上轻飘飘的,灵魂离开身体在四处飘荡,飘呀飘呀。她听见了母亲的召唤,听见了——哦,前面怎么那么热闹?那是火热的工地,战士们正在大干,在拼搏。我在干什么,干什么?她举起喇叭,高声朗读起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好空灵的声音啊。正当她鼓起全身的力量要大声朗诵最后两句诗,突然失声了。鼓起全身的力气,声嘶力竭地大声地朗诵,不是,是要大喊:只把春来:……报……报……报——。终于喊出来了。她觉得这是足以能震动世界的一喊,却只是极其微弱的一声。就这一声,却像一个惊天雷。要知道,战友们在守护她的时候,都在心里默默为她祈祷,默默注视着她。多静啊,静得能听见空气氤氲流动的声音。
“医生!医生”!“营长!教导员”!
“她嘴唇动了,动了,她出声啦”!
“我看见了,我们都-——看见啦……”有人激动地哭了,马上又下意识地捂住嘴蹲下去,任泪水像溃堤的河水般的流下来……
阳光照耀着漫山遍野盛开的“七里香”,顽强的山花呈现了生机。当阳光冲破紫蒙蒙的霞雾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阳光伴着喜华喜归大地。
此后的阳光,灿烂地陪伴了喜华后半生。

经过生死炼狱的喜华,生活充满了阳光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三线归来,她被分配到了陕毛一厂,没多久,就被组织抽调到陕西省二纺医院,她用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她懂得一个人对生命的无奈和渴望。她曾在专诊病房中专心护理过一位只有20多岁的爱好美术的“现行反革命”,临死前,他还念叨:我康复后,一定要精心给你画一幅最美的梅花图……
后来,喜华担任了护士长,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不管走到哪儿,不管干什么,她都干得很出色,都是“战地明星”。殊不知,那是经过生死炼狱后,心旅过程中灵魂的幡然感悟,知道了珍惜、知足,生命也更顽强。知道了幸福,更有了生命的敬畏!
槛外人 20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