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
孟兆军

蛇年到了,说说对蛇的印象。
身处北方,见到的蛇比南方少的多。小时候对蛇的了解,全部来自大人口耳讲述的神话。
不知为什么,除了聊斋中的小青和家喻户晓的白娘子,很多故事中关于蛇的描写,正面的不多。
蛇多数成了狠毒冷血的代言。伊索寓言中咬死救命恩人农夫的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专吸人脑髓的美女蛇,《金刚葫芦娃》里的女蛇精,狠毒的都令人害怕。连西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也是蛇使的坏,挑起了二人的性欲。
还有一些成语。蛇鼠一窝,心如蛇蝎,毒蛇猛兽,封豸长蛇,蛇口蜂针等等。都带了贬义儿。
以至于生活中亲眼见到蛇后,恐惧万分,唯恐避之不及,被他们咬伤或吸干了脑髓。
我第一次见到蛇,是在厕所。土坯摞起来的墙缝里露出一个尖尖的蛇头,红褐色的,黑花,吐着分叉的舌头。我正蹲在墙根拉大便,距离它只有一米之遥。我们几乎是同时发现了对方。我连忙大呼,蛇,蛇!父亲拿着铁锹赶来,它已扭头钻进另外一条墙缝里了,只剩了一截五六公分的尾巴。
父亲拿来了草木灰,沿着墙根撒了一圈,说可以防蛇再次出没,几天后又和了夹进麦秆的泥巴,把厕所裸露的墙缝整个糊了一遍。但我很长时间仍然不敢去厕所拉屎。
还有一次见到蛇,是在山上。我去山上捉蝎。铁钩钩开一块石板的刹那,看到一条粗如擀面杖一样的黑花蛇,正盘曲着身子缩在那里,浑身湿滑光泽。我撒腿就跑,铁钩也顾不得要了,脸面变成了青色。
同行的伙伴们以为我看到了狼,也跟我一起跑。等到跑出了十多米以外,发现蛇并没有追来,我才惊魂方定。休息片刻后,大家蹑手蹑脚的重新走过去再看,枯草冒着新芽,湿润的泥土冒着一点腥味儿,蛇已无影无踪。
伙伴们上树掏鸟窝掏到蛇,鸡窝里掏鸡蛋看到蛇的事儿,都有发生。但从没出过事儿。
大了以后,通过动物世界和个别的杂志,才了解到,世界上2000多种的蛇类中,基本都不主动攻击人。有毒的也是极少数。我们对蛇的惧怕,多数来源于先入为主的神话故事,以及他三角眼尖头的丑陋相貌。
还慢慢知道了一些与传统故事截然相反的事儿。传说中无比凶恶狠毒的蛇,现实里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家禽轻松打败,或者被人当做颇为正常的美餐吃掉的故事。
一位经常和我一起打乒乓球,祖籍安徽黄山的球友,说起过鸡吃蛇和猫戏蛇的见闻。鸡和猫的动作,掌握了一个快的口诀,先是悄无声息的靠近,然后和蛇静静的对视,突然对着蛇的脖颈处发起攻击,一口死死咬住蛇的七寸,锋利的爪子紧紧摁住舌头。倘若不能一招致命,鸡和猫就会果断撤出战斗,躲到一角,再次静等良机。最终,鸡会啄了蛇的苦胆,昂首高歌。猫会像吃辣条和老鼠一样,把蛇吃进肚里。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单位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羊城酒楼。广东老板投资的。大厅里放置着巨大的玻璃缸,里面一条条手臂粗的花蛇扭曲着身子,或盘卧或爬动。满面红光的商人和颐指气使的官员,隔着透明的玻璃,高兴的选择着心怡的猎物。
屠宰师伸进手去,一把抓住蛇的尾巴,垂直提起他来,熟练的挂到一颗倒立的钢钉上。蛇尽力扭动着头部做着挣扎,但在技术高超的师傅面前,一切都显得无能为力。师傅伸开两只油光光的大手,分别扯住蛇的上下颚部,从下而上,只听刺的一声,蛇皮整个撕落,露出白花花的肉。重手之下缺了蛇头的身子兀自抖动个不停。
然后一把小刀,锋利的插入蛇腹,再一剜,一颗蚕豆大的黑色蛇胆,伴着鲜血一同而出。客人兴高采烈的递过碗来,随着一口高度白酒,吞入腹中。
南方尤其是广东人对蛇司空见惯,他们看到蛇,和我们看到猪牛羊狗一样普遍。他们的生活会经常遇到各种蛇突然造访。电视新闻上说,有人晚上睡觉前一掀开被子,一只蛇正在床上怡然自得的做梦。还有大蛇顺着下水道或者窗户爬进楼房的客厅里。他们虽也吃惊,但一般吃惊过后会拿起家伙把蛇打死,并开膛破肚,吃上一顿美美的蛇肉。
我家楼下,曾经住着一对广东商人夫妇,他们在水产市场做鱼虾生意。他们家的厨房经常会看到用精致的瓷锅煲着的蛇汤。
关于蛇宴的名字,他们取得也很有意思。比如把猫肉和蛇肉炖在一起,取名龙虎斗,把鸡和蛇炖在一起,取名龙凤呈祥。还有整条小蛇和豆腐一起炖的,叫白龙钻山。
据说,响尾蛇,五步蛇,竹叶青等带有剧毒的蛇,除了药用价值很高外,去除了毒腺烹制出来的蛇肉,吃起来味道更香。但价格昂贵的很,属于达官贵族和巨贾豪绅的专利。
利益和对美食的欲望,引出了人们对蛇的捕捉无度。非洲有人为了逮住森林的巨蟒,竟然把自己腿上涂满了猪油,伸进蟒蛇栖居的洞里,静等三天,引蛇出洞。还有用绳子拴紧老鼠,慢慢伸到蛇洞里面,像钓鱼一样钓蛇的。更多的,是拿了夹子,打着手电筒,夜深人静时剥开草丛,把蛇夹进身上的竹篓。
对蛇的不同认识和心理,还催生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抖音上看到,南方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就敢扯起一米多长的蛇当做宠物放进书包。缅甸等国的人,还搂着蟒蛇睡觉。印度自古就有吹着乐器或敲着鼓耍蛇谋生的人。玩具商曾经根据小孩子们的爱好,开发出很多种蛇的模型和玩具。还有一种名字叫“贪吃蛇”的游戏软件,让很多人玩的欲罢不能。
武侠大师金庸以他恢宏的想象力,在笔下也塑造过很多个性格炯异武功高强的江湖人物,让我们这一代捧着他的小说长大的男人,几乎人人都想去做个金蛇郎君。这些年的青年创作写手,围绕着蛇的各种特征,写出了不少荒诞奇妙之事,赚了很多爱好上网浏览文化快餐的年轻人的不少金币。
蛇,作为很多民族的精神图腾,曾经让我们敬而生畏,但在科学日趋发达的今天,早已不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