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窝子[1]
霍和平
入冬前的一个上午
苍鹰飞过乌孙山
俯瞰着把锅碗瓢盆装上驼背
一路跋涉的吉别克[2]一家
半下午,停顿于拐弯抹角的山谷
片刻过后,便是一处炊烟袅袅
冬窝子的烟火开启
松鼠和麻雀如火如荼的竞争
争着抢先将过冬的食物藏起
苍鹰落于栖息已久的冬窝子北面
山腰半坡上的老榆树上
窥探着藏身于枯草中的野兔
野兔天才的草根动物,深藏不露
适应春天的温暖
也能适应冬天的荒凉
公羊在左,母羊在右的耳标洋码字
每一个数字都是牧人辛劳汗水的烙印
清晨,羊群鱼儿一样出圈
游向白色中点点金黄的草原
一半木杆,一半羊粪围城的圈里
剩下些刚产下羊羔的母羊和羊娃
还有与羊共享苞米的灰鸽
夜深,还有在远处嗷呜的灰狼
草垛的最高峰
两只小山羊跳跃着追风
谷底的一道小溪闪着晶莹的光芒
哈萨克姑娘毡帽上的羽毛
牵引着枣红马背上
英俊巴郎(小伙)前行的方向
小木屋土炕上的洋炉旁
金黄发亮的萨玛瓦里开水滚烫
带着奶牛体温和奶香的鲜牛奶
爷爷的爷爷夸赞过的茯砖茶
再加从水里来,又回到水里的咸盐
炙热的山泉水将三要素聚合成热奶茶
香醇,沁人心肺
骑马扬鞭的牧羊人
走出冬窝子
清点属于他的星星和月亮
等到盛夏到来
从圈里鱼贯而出的羊
印钞机打印出的钞票一样
海麦斯[3]真金白银,都是威风
逐水草而居,因时令而动
牧羊人像蜜蜂追逐花蕾酿造蜜甜
眼观一年四季转场的四路
耳听草原八方的鸟语花香
驰骋在转场的路上
注释:
[1]冬窝子是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牧民根据草场的地势、草类、面积、地貌和气候等因素,划分出不同季节的牧场。冬季牧场的冬窝子是指游牧地区在严冬时为畜群所选的防寒避风的地方,通常位于环形山谷、盆地等地区。冬窝子不仅能够帮助畜群抵御严寒,还能提供足够的牧草供牲畜觅食,确保牲畜能够安全过冬。
[2]吉别克,哈萨克女孩名,意为丝绸,寓意华美而飘逸。
[3]海麦斯,哈萨克语意为全部。
(作者简介:霍和平 锡伯族 退休公务员,现居新疆伊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