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北京路上
作者 袁爱华
2017年6月13日我受邀坐火车到北京参加活动,火车晚点一个小时,到了车上,我迫不及待找座位。我发现17号车厢31号座位上已经有人坐上了,一向认真的我开始拿着票要求对号入座,只见一个50多岁的眼镜女人带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眼镜姑娘坐在我的位置上,于是我就说:“这位同志,你多少号啊?你怎么坐了我的位置?你快起来!给我让座啊!”见状,紧挨着她的男人抬头看了一下我,我说:怎么?她是你老婆啊?他马上摇头说:不是,不是。我问:那你们是一家人?他说:不认识啊!我说:“不认识,你还不让她们赶快起来?!这是我的座位啊!”于是,眼镜女人带着眼镜女孩拿起行李迅速给我让座。她们坐到了我背后属于她们的位置。
我刚坐稳,忽然眼镜女人的手机就响了,听口音是信阳人,她电话里给对方讲:“是的,是的,我是59年的人。统筹还需要补多少?”听到她打电话,我刻意回头看了她一眼,好面熟,再看看她的女儿,又看看她们,我感觉遇到熟人了,我心里开始打鼓:咦!这不是我上初中那会儿,他们两口经常带着孩子去父亲宿舍串门的站长离婚的老婆吗?她怎么会在这里?听她们说话在讨论考试题,看样子她女儿在北京读大学。既然如此,20年未见,她好像也不认识我了,我也不敢冒然相认,出门在外,还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好了。
就在这时,我对面的男人开始找我聊天,一听口音信阳人,我旁边的男子接话了,一说话听出来乡音了,他是禹州人,再一聊知道他是37师在新疆空军部队做地勤的,他问我:哪里人?我说:许昌。这一路上热闹了,信阳,许昌,禹州的,开始聊天,从天气,物价,聊到高考,从就业聊到工资,从地域差别聊到各地乡音,从抗美援朝聊到越南自卫反击战,从新疆手抓饭聊到各地美食,从国际形势聊到国家形势,从著名主持人聊到演艺圈,从目前的反腐倡廉聊到国家未来发展趋势,从部队聊到地方,一个车厢的人就听我们三个聊天呢!我仔细一看,我这异性缘可真够旺的,我的座位对面坐着三个男同志,我旁边坐着四个男同志,除了我一个女人,前后左右都是男人,这一聊天,好了,大家都当听众呢,没人说话,都在听,从毛主席江青认识聊到现在的国家元首,空军说:你也是百科全书啊!你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无业游民。他开怀一笑,我也笑了,他说:一看,你不是一般人。
从坐上车到下车,我感叹:这信阳淮滨的男人嘴巴太能说了,我当了半晌听众,今天我这状态有点像给两个大男人捧场来了?一路上他们咯咯咯咯笑声爽朗,笑的很开心,很快乐,一路说说笑笑我就到了北京。
北京到了,当列车喇叭响起的那刻我脑海中忽然回荡起北京欢迎你的旋律,北京,我来了!高高兴兴的来啦!

袁爱华简介
袁爱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专著《中原名人访谈录》,散文集《黎明前的曙光》散文集《人间烟火》出版中,从事媒体数年,发表文章数百篇,以人物传记,散文,诗歌,杂文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