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春联故事
作者 姚志刚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贴春联,图个红火,图个喜庆,春联里更寄寓着咱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咱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我家的春联,从来不在街上买,我和妻都喜欢研墨挥毫手写的,那种既有书法韵味又散发着墨香的大红春联才让春节有了文化况味。
还记得31岁那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盖州,结束了两地生活,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春节前,我来到妻所在的文化馆,馆里的几位美术老师正在书写春联,写好的春联铺了一地,任大家挑选。我拿眼睛一扫,就相中了一副:“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我对妻说:“这副对联好,它囊括了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祝福,能代表咱的心愿,我喜欢。
”妻颇有同感,笑着说:“今年就贴它了。”
此后多年,我家的春联都是换纸不换字儿。
36岁的时候,我成为了市报社的副刊编辑,实现了我中学时代的梦想。
1天,因为参加一个社会活动,我的顶头上司对我产生了误解,大加责难。我据理力争,他不依不饶,于是我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的心情因之降到了冰点。
那年春节前,我对妻说:“今年春联我自己编自己写。”
妻不解的问,“为什么?”
我说:“我要用春联表达自己的心境。”
妻又问,“你怎么表达?”
我没言语,用笔在纸上写了“敢遣春温上笔端, 不信东风唤不回 横批:笑对风雨”。
妻说:“你这既不讲平仄,又不讲对仗。”
我说:“我这人本来就不拘泥章法,又没那么多的讲究,只求宣泄自己的内心。这上联‘敢遣春温上笔端’是鲁迅的七律《亥年残秋偶作》里的一句,下联‘不信东风唤不回’是宋代王令七绝《送春》里的一句,这两句合起来就是我现在的心境和愿望啊。”
妻懂我,说:“你觉得好那就好。”
人生匆匆。
退休后,我与妻随女儿定居北京。女儿是大学里的美术教师,而我在公园里跟人家学快板儿。我还和3个退役老兵组成了“老兵快板组合”,2017年,我们老兵组合参加第四届“艺韵北京”群众曲艺大赛,表演我写的群口快板《英雄连队英雄兵》荣获一等奖,这让我们几个老家伙足足兴奋了 半个多月。
春节前,我对妻说:“今年咱家的春联这么写:板起春秋事 笔落水墨情 横批:乐在其中”。
我说:“这写对联是自家的事儿,随心就好。这上联讲的是我,打起了竹板儿唱的是上下五千年;下联说的是咱姑娘,她的绘画和书法越来越见功力。”
妻说:“行,这副对联就叫姑娘写。”
转眼间,蛇年春节又要到了。上周六吃晚饭时,妻对我说:“今年春联我出。”
我问,“你出什么?”
她笑嘻嘻的说:“上联是:石景山学习之星,下联是:朝阳区骨干教师”。
她说的是不久前,我获石景山区“学习之星”称号而女儿被朝阳区评为“骨干教师”这两件事儿。
女儿打趣的问道:“妈,那横批呢?”
妻说:“老妈撸秃。”
我一听差点喷饭,女儿更是笑得直不起腰,笑了好一会儿,我说:“如今的世界战火频发,放眼全球只有咱们中国安宁、祥和,我特别喜欢那句话,叫‘此生有幸生华夏’,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咱今年哪,还贴那副寄寓了咱们的祝福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国泰民安 ”。
妻和女儿一听,齐声道:“好!”作者简介
姚志刚
做过知青、教师、演员、军人、记 者、主持人、总经理。
曾获营口市首届辽河湾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辽宁省首届、第三届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营口市文化艺术贡献奖等。
与伙伴在北京的曲艺赛事中两次获一等奖,四次获二等奖及创作奖。
朗诵者简介
李淑秋
网名:晚晴。北京悦读诗苑朗诵艺术团特邀主播。2018年在"改革成就未来丶诵读放飞梦想”北京市诵读大赛决赛中获个人一等奖。2019年在“我和我的祖国"北京市诵读大赛决赛中获个人一等奖。2019年在秦皇山海杯全国朗诵大赛北京赛区夺冠,并在秦皇岛参加全国总决赛获三等奖。虽已七旬,仍在追求诗与远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