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悟人生 深情厚意展未来
——评黄爱文《岁杪吟怀》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岁杪吟怀》是一首充满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以岁末年初为背景,抒发了自己阅读经典、感悟人生、期待未来的深情厚意。

首联:“甲辰岁晚检书囊,经典雄文读几章。”
甲辰岁晚,即指特定的年份(这里以甲辰为代指,实际可能是指诗人写作此诗时的年份,虽诗中未直接说明,但可理解为某个特定的年末)的末尾时分。诗人此时正在整理自己的书囊,挑选出经典的文章来阅读。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也暗示了岁末年初时人们常有的一种回顾与总结的心态。通过“检书囊”这一具体动作,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充满书香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文雅的氛围。

颔联:“八大名家开眼界,两朝神品入诗房。”
诗人提到“八大名家”,即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同时,“两朝神品”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些经典作品跨越了唐朝和宋朝两个历史时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作品不仅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更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提及唐宋八大家和两朝神品,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经典的敬仰和汲取其精华的决心。

颈联:“难为秃笔梦成影,总是残灯愁断肠。”
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苦闷。秃笔,象征着诗人不断书写、磨砺笔尖的辛勤;梦成影,则暗示了诗人追求文学梦想的不易和虚幻。残灯与愁断肠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深夜苦思、愁绪满怀的情境。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诗人的创作过程比作秃笔书写、梦境难寻,残灯则象征着孤独与苦闷,共同构成了一幅深夜苦吟的画面。

尾联:“琢玉功夫犹可贵,痴心不改待春光。”
琢玉功夫,比喻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精益求精和不懈努力。痴心不改,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待春光,则寓意着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相信经过寒冬的磨砺,春天总会到来,文学之花也会绚烂绽放。以琢玉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投入;同时,“痴心不改待春光”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又赋予了全诗以积极向上的基调。
一言以蔽之,《岁杪吟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岁末年初的阅读场景、表达对文学经典的敬仰、抒发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苦闷以及展现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附:
黄爱文,广西忻城县人,现居住南宁。广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会员,南宁市诗词学会会员,广西楹联学会女子诗联工作委员会会员,四川乐山嘉州诗词学会会员,柳州汉诗学会会员。从小爱好文学创作,常陶醉于星空月夜及山水花鸟之间。故笔名:荷塘月色。

岁杪吟怀
黄爱文

甲辰岁晚检书囊,经典雄文读几章。
八大名家开眼界,两朝神品入诗房。
难为秃笔梦成影,总是残灯愁断肠。
琢玉功夫犹可贵,痴心不改待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