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大寒起处
崔御风
旷野冰霜枯草扼,
北风浩荡琼瑶赦。
大寒起处有谁疑?
节气当于陶寺合。
注:陶寺位于山西襄汾,是华厦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Kimi解读:
这首诗《七绝·大寒起处》通过描绘大寒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华夏文明起源地陶寺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诗文解读
1. 旷野冰霜枯草扼
首句描绘了大寒时节的景象:旷野上冰霜覆盖,枯草被冻结,展现出一种寒冷而萧瑟的氛围。这里的“扼”字形象地表现出冰霜对枯草的束缚,暗示着大自然在寒冷中的静谧与沉寂。
2. 北风浩荡琼瑶赦
第二句写北风呼啸,而“琼瑶赦”则暗示着即便在寒冷中,大自然也有一种宽恕与包容的意味。这里的“琼瑶”指代冰雪,而“赦”字则赋予了自然一种人文情怀,仿佛在寒冷中也蕴含着生机。
3. 大寒起处有谁疑?
这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大寒这一节气的深刻认知。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不容置疑。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引出对节气起源的思考。
4. 节气当于陶寺合
诗人指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陶寺密切相关。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陶寺先民通过观象台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推算出节气,从而指导农事活动。这种对节气的精准把握,体现了华夏先民的智慧,也揭示了陶寺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大寒节气的描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华夏文明的起源地陶寺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和敬意。陶寺遗址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天文观测和节气推算的成就,是中华文明智慧的象征。
崔御风:男,山西晋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有大量古风、近体、散文诗发表于各类媒体。出版格律诗选《秋水竹韵》;散文诗选《草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