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的下梅古镇
文/李爱玉
当我远离故土,游历四方之后,提及古镇,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我曾亲眼目睹或间接了解的丽江、平遥、西塘、周庄、乌镇等斐声中外的名字。然而,当我回归故乡,那份浓郁的欣赏之情便不由自主地收敛,转而以一种平和的目光审视我们福建的武夷山下梅古镇。这座以丹山碧水与茶文化历史闻名的古镇,在重新审视的瞬间,我才深刻品咂出它作为万里茶路起点的独特韵味。
武夷山,这片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宝地,不仅拥有灵秀旖旎的山水,更蕴藏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而在这片历史的长河中,武夷茶文化犹如一朵璀璨的奇葩,熠熠生辉。
武夷山的产茶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代传颂,唐代记载,宋代兴盛,元代贡御,明代改炒青,清代创乌龙、红茶。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西方人也为这“岩骨花香”所倾倒。岩缝间奇树生长,古树茶老枝嫩叶,细尖芽头,无需过多炒作,便成茗品,非寻常百姓家所能轻易品尝。毛泽东主席曾以珍贵的大红袍赠予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大国外交佳话。
武夷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味道,更影响了世界的味蕾。十七世纪,通过万里茶路,武夷茶远赴欧洲,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武夷山正山小种带入英国王室,使之成为御用茶品,武夷山也因此成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武夷山的下梅古镇。春风识故园,寻茶问道于下梅,千年山水竞秀,梅溪成为万里茶源的起点。
隐匿于武夷山水间的下梅古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历史的光芒。这座距离武夷山市区仅6公里的古镇,南接武夷山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明末清初,这里是武夷岩茶的集散地,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闻名遐迩,成为中外茶商争相采购的珍品,也成就了“万里茶路”的第一站。据《崇安县志》记载,武夷岩茶在下梅集散,每日行筏300余艘,转运不绝。清雍正年间,晋商至闽经营武夷岩茶,与下梅邹氏交易频繁。电视剧《大宅门》中晋商乔致庸向俄罗斯出口的茶叶,便多来自福建武夷山下梅一带。
走进下梅古镇,一条900多米长的小溪清澈见底,贯穿村中,为这座江南水乡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两岸临水而建的民居带有廊道,颇有几分江南周庄的韵味。这条小溪曾是竹筏装运茶叶的主要通道,如今虽宽不过五六米,深不过一米左右,却承载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茶叶的运输,既有水路也有陆路。水路从下梅村的小溪起运,经崇阳溪到达建瓯城,换成大船进入建溪,再经闽江到达福州出口;陆路则用骡马驮运至江西信阳(现上饶市)装船,经信江、赣江进入长江,再北上经过河南到达山西,最终到达俄罗斯。这便是当年著名的茶叶之路。
来到下梅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茶马古道的辉煌年代。古镇内明清风格的古民居有30多幢,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这些古民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艺术的瑰宝。邹氏大夫第、邹氏家祠、程氏隐士居等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诉说着下梅古镇的辉煌历史。这些建筑布局考究,楼台亭榭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外部以高大的风火墙护宅,门楼上精美的砖雕、石雕装饰,门窗、梁柱上的木雕图案多以风雅吉祥的动植物和民间人物故事为主题,如“五福临门”、“一鹭连科”等,雕刻工艺高超,内容感化人心。这些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共同构成了下梅古镇的独特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中。
参观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我们不仅惊叹于它们的精美与壮观,更深刻感受到了当年下梅古镇在康乾盛世时的繁荣与昌盛。由此可以推演出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地位和影响之深远。大凡能成为大宗出口商品的产业,都能振兴一方经济,而武夷茶正是这样的产业。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外,下梅古镇的民情风俗也颇具特色。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落,这里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还有国外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孩子们说着标准的普通话,母亲们也和孩子说普通话,这种语言现象背后体现了下梅古镇居民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
下梅古镇的清凉指数极高,得益于其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古镇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的村落氛围。炎炎夏日,漫步在古朴的街道上,感受那丝丝凉意,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避暑胜地。
除了自然风光和建筑风貌外,下梅古镇的民俗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剪纸、舞龙、唢呐表演等传统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古镇还定期举办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展览等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
下梅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迷人的自然风光与建筑风貌,更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剪纸的细腻、舞龙的矫健、唢呐的激昂等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发扬。古镇还不时举办农业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展览、古代作坊展示以及婚俗活动等传统活动,使到访的游客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下梅古镇的古朴民风与民俗,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古镇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外观上,下梅古村落与其他古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未被商业化浪潮严重侵蚀。走进下梅古镇,你仍能感受到那份原始而纯粹的历史韵味与乡土气息,这种宁静与古朴正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
在下梅古镇,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底蕴。古老的建筑、街道、运河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共同绘制出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漫步在这座古镇之中,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那些往昔繁华的场景在眼前重现。
下梅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古朴。这里的山水、建筑、民情、风俗与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整体,不愧为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总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作者简介:
李爱玉,籍贯福建浦城,工作于永安。现居永安和武夷山两地。南平作家协会会员,永安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书刊、报刊,网络。如《南昌铁道报》《武夷》、《永春文学》《湛卢文学》、《三明广播电视报》、《湛卢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