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
作者:王荣辉
朗诵:阿红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人们围绕春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实践,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承载着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深刻记忆。
2025年的春节,如约而至。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年味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贫穷的岁月里,年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节日的氛围,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珍视。
我对年的记忆,从小时候就开始了,那时的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穷日子的年代,一进腊月,家家户户紧锣密鼓开始准备。去粮店领米面油,拆洗被褥衣服,买年货,炸丸子,烀肉,蒸馒头,打扫卫生,尽一家人所能,过一个最好的年。
小时候,在伊春林区,春节的味道总是那么朴实味浓。家家户户去山上砍个树头,用长6~8米杆子,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灯笼映照着小平房的土墙青瓦,院子里有了喜庆的年味。前后院的孩子们穿着新衣服,鞭炮声噼里啪啦,唤醒了沉睡的山里小城,捂着耳朵,脸上都洋溢着藏不住的欢乐。
年货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糖酒肉蛋菜果料,样样备齐,过年就非常满足。那时的年味,我从来没有忘记,它存在于现实中,新鲜生动,它也刻在我的记忆中,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小时候,老妈包的饺子,薄厚恰到好处,包裹着满满鲜香肉馅。猪肉芹菜馅,勤快劳作,猪肉韭菜三鲜馅,肉香韭鲜,鸡蛋蓬松,每一口都是一年家人团聚与辛劳,吃上一口饺子,喝一碗饺子汤,是最幸福的日子。
小时候,过年的意义非同寻常,日子虽然穷,但年味却非常浓,是父母及兄弟姐妹团聚在一起的最快乐时刻。如今,是妻子儿孙在一起过年了,吃的喝的用的,太多了,物质太丰,生活太美。吃不动,喝不动,不知不觉我们已步入了老年生活,那种逝去的年味再不能回去啦。
小时候的年,有人情味,有饭菜的香味,年味很难忘记。有妈有爸和一家人太幸福啦,一生不忘。在也回不到过去,亲人团聚的日子,只能成为挥之不去的回忆。
小时候,已过去60多年了,那时生活困窘,物质贫瘠,真是盼着过年啊,平日吃不到的好东西,穿不到的新衣服,能留的好吃、好用的都留待过年,那时年味真浓。
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的心中藏着多少故事,春节都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你向家的方向前行。那里有你最爱的人,有你最熟悉的味道,有你最温暖的记忆。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无论你取得了多少成就,家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家人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当你踏入家门的那一刻,迎接你的,将是那久违的、真诚的笑容,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足以融化所有的疲惫与忧伤。
这几年,没有爸妈陪伴的春节,烟花在夜空兀自绽放,可我的眼眸,却被泪水模糊了,从前的日子及节日,我们家人都把明年盼望。
星辰闪烁,有爸妈弟妹相伴,那时的苦日子也过得开心,有乐趣,有盼头。父母的关怀慈祥,不时在耳边回响,那些没说完的家长里短,已在心底深藏。
我独自站在新世交替的节点,往昔那一段段的日子回忆,如潮水般荡漾。这世界再无你们,我的双亲,但血浓于水的永缅思念,不会被世岁遗忘。
小时候的年味仍然记忆犹新,时常涌上心头,而且愈久弥香、经年更醇。春节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父母在、年就在,父母去、年就只剩下记忆中的回忆了。
团圆,于家、于国都是中国人的渴盼。一个甲子的时光过去了,无论是苦辣酸甜,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是喜乐哀愁,还是悲欢离别,都像电影的分镜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幕幕地上演了。经历了这一切,你会更深切地懂得爱与包容,懂得感恩与怀恋。
没有哪个日出是平凡的,也没有哪个夜晚是贫乏的。所幸生机、勇气和信心,在60岁以后,没有被磨蚀掉,它们依然绵密地埋藏于生命的肌理,与我共呼吸。
这人世间,日子过往,岁月如梭,生活总会充满艰辛与不易。父母带着我们不畏惧苦难,努力在苦与乐中渐渐长大。生活或许没有完美,但它赋予了我们一家人对美好日子的奔头和向往。
人那,都是想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情,而忘记不愿意记住的事情。小时候的年,是回不去的年代,是抹不去的记忆。而现在,再也没有那时的年味了,都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