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吟咏行走在丝路之上——赏读王芳闻的组诗《西域行吟》
陈东林
著名丝路行吟诗人王芳闻的组诗《西域行吟》以深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诗人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西域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对这组诗的赏析:
1. 《狂野的梦》
主题与情感: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表达了对喀纳斯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渴望融入其中的强烈愿望。诗中“是谁的手打翻了上帝的调色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喀纳斯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色,而“让我的根须扎入沙海,一寸寸的接近地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这片土地深深相连的情感。
意象与象征:“会行走的树”这一意象,既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对无拘无束、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追求。
2. 《邂逅狐狸书屋》
情境描绘:诗人偶遇红皮毛灵狐,被引至喀纳斯湖边的蓝色木屋,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氛围。段离婆婆的话语“少说两句话,多看一页书”,透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化寓意:阿泰勒的角落和克兰河岸的书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3. 《博斯腾湖》
自然之美:诗人用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博斯腾湖的磅礴与美丽,将其比作天地间最壮丽的交响曲,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和谐。
爱情主题:通过对尕亚的思念与想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4. 《登贝壳山》
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诗人通过描述被海水打磨亿万年的贝壳如何成为高山的一部分,展现了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自然力量的伟大。
生命感悟:从干渴死的贝壳到野菊花的冒出,诗人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美和对自然循环规律的深刻认识。
5. 《在昆仑山冰川》
神圣与纯净:昆仑山冰川作为诸神穿行的场所,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诗人通过描绘冰雪公主的形象和昆仑山的壮丽景色,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内心世界的升华:通过吞下雪水、揽云为马等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更高更远境界的追求。
6. 《塔里木的九色鹿》
历史文化背景:诗人以敦煌莫高石窟的九色鹿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历史底蕴的世界。通过描述塔里木盆地的雪景和沙漠风光,展现了西域独特的自然景观。
人文情感的抒发:九色鹿的出现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致敬。胡杨树苏醒的场景则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希望的重生。
总结
王芳闻的《西域行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这组诗不仅展示了西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通过诗人的视角和情感体验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引领着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西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