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为人师表,济南东郭父与子
侯林 侯环
晚清,在济南的东郭,有李姓父子二人,均以授徒为业。其区别在于,父亲是私家设馆授徒,而儿子中了进士之后则选择作了学官。

1930年,济南新东门外景致
之一,囊空灶冷,拾金不昧的馆师李凝芳
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一行》:“李凝芳传”,李字香珊。诸生。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父亲有病,他亲侍汤药,衣不解带,有数年之久。妻子吕氏则持家勤俭,教子有方。
李凝芳兄弟三人,长兄凝福,早年去世。仲兄凝禄,因为家贫他俩只好各谋衣食。凝芳设馆授徒的收入,经常是自己勤俭过日子用以接济仲兄。但凝芳久困棘闱,科考不利,家中日益败落。年终,囊空如洗,不能举火,但他依然恬淡宁静(“岁终,囊空灶冷,意泊如也。”)有一天,他从学馆回家,在路上拾到一个口袋,里面装有三十金,还有质券数纸,他于是将此事公布于通衢大道上。两天后,有一妇人携带幼子跪在他的门前哭着告诉他:“我的丈夫以经商赡养一家,不幸得了疽疾,非常危险,医生说非三十金不能治疗,我们只好遍贷亲友并当衣物,方始凑足此数。如果丢失,我只有与丈夫一同去死了。”凝芳慨然还给妇人,母子千恩万谢而去。

书影: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一行》“李凝芳传”
自己家里穷得叮当响,却不肯发这不义之财,如果遇到一位稍存贪财之念的主儿,妇人一家危矣!
后来,李凝芳设馆於济南城北双桥寺,墙壁有一半已经倾侧,一天晚上,李凝芳突然觉得心慌,赶忙起床,想不到墙马上崩塌了,而且,正倒在他睡眠的地方,床已全部砸烂。他捡了一条命。人们都说,这是李凝芳行善的结果。(“一夜心悸而起,墙崩,适当寝处,床为粉齑,人皆谓吉人天相云。”)
李凝芳能诗文,著有《凝香馆诗文集》。可惜今已不见。
之二,量能受官、殷殷善诱的教授李春元
李凝芳有子,名春元。
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二》“李春元传”,春元字捷南。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吕氏,以孝顺闻名。年二十,春元补诸生进入县学。同治九年中举人,考取咸安宫教习。期满,按照惯例可以作知县,春元坚辞不就。光绪九年,他以殿试二甲五十七名成进士,以主事分工部,改教授。选山东沂州府学教授,他高兴地说:“琅琊自古出人才,此一去交几位同道好友,共同学习,胜过陶渊明终日填不饱肚皮呀!”

书影: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列传二》“李春元传”
堂堂翰林,最终只作了一个府学的学官,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大材小用了,然而李春元本人不认为,他熙熙而乐,自由自在。
原来,在此之前,春元母亲病危,春元涕泣请求母亲的训教,母亲说:“你的父亲作为教师,从来不曾计较设馆收入多少,并且不以此作为去留的标准。你要记住这一点。他日有幸成了进士,应该根据你的能力大小而接受适当官职。我虽然是妇女,但超过自己能力、德不配位的封赏绝不以为是荣耀。”(“汝父为人师,未尝视馆谷厚薄为去就,汝当念之。他日即幸登科第,宜量能受官,吾虽妇人,逾量之封不以为荣。”)

今东护城河
母亲去世后,春元抚养两个弟弟,寝食都在一起。后来小弟弟远出,久无音信。时太平军侵扰江淮,天天有流言蜚语,春元向先人祈祷,经常在梦寐中呼唤弟弟的名字,如同相逢一般。后来弟弟终于自大梁归来,欠了一屁股的债,春元竭力为之筹偿。不久,两个弟弟相继去世,春元抚养他们的子女如同亲生。
春元世代居住济南东郭,光绪五年夏,山水决口东郭石圩堤岸,漂没田庐无数,居民上书山东巡抚,请求疏浚水道,然而,屡次上书都被驳回。而城东故为山水所经,自当事者筑起石圩,水失去了故道,所以经常冲决。这样,众人找春元想办法,春元拿来上诉的牍草一看,说:“上官忧虑此举扰民,而且担心行为不端的人乘机侵害掠夺。”于是亲手改写牍草,一条条地,注明山水故道,以及所坏田庐,全部用绘图表现出来,并且算出所需的费用。当时,山东督办水利者为候补道陈锦,他阅读牍草之后,大为惊奇地说道:“为民除害而不事更张,是真有经济头脑的人呀。”他知道为春元所稿,马上请他前来相见,一切照春元的办法去做。居民都享受到莫大好处。

民国,东护城河
春元为学不立宗旨,而律身必师宋儒。他作为教授,殷殷善诱,一如其教读及主讲书院时。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懿先生。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