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赋
文/刘正双(湖北)
岁在甲辰,时维隆冬,寒气凝霜,白雪纷扬。余漫行于苍茫之野,顾盼四周,但见万物凋零,山川寂寥,银装素裹,满目凄凉。感时光之匆匆,叹岁月之无情。遂援笔而赋之。
古人有云:“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斯言诚矣。夫冬者,四季之终,阴极之至,万物闭藏也。山川静默,人兽匿迹,寒风瑟瑟,吹落黄叶,白雪皑皑,覆盖田原。观其景也,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听其声也,则风声呼啸,雪落无声,若柳絮之因风起,似鹅羽之漫天飘。远观之,山川草木,皆被其白;近视之,原野村郭,尽失其色。鸟雀无声,兽踪难觅。此乃冬之景也,凄清而壮美,寂寥而深邃。
夫冬之来者,必有先兆。先是北风渐紧,寒气逼人。继尔小雪飘飘,轻盈如羽。再尔雪舞苍穹,纷纷扬扬,举目四顾,漫天皆白。是时,日月隐曜,星辰无光。四野萧条,万籁俱静。唯余风声,枝折声,稚子的啼哭声……,交织成曲,悠然入耳。
余观冬之景,感其凄清之美,亦叹人生之无常。岁月匆匆,如流水般逝去,“朝如青丝暮成雪”。少年时不知愁滋味,嬉戏田野;及至长成,奔波于尘世之中,搬砖挣米,历尽艰辛;而今须发皆白,回望前程,恍若隔世。人生如梭,又岂能不感怀乎?
人皆言冬之寒,然其能锻炼人的体魄,锤炼人的心智。古人有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言得之。当寒风刺骨,白雪纷飞之际,草木皆枯,独有松柏挺拔,青翠欲滴,此乃其坚韧不拔之志也。人之生于世,亦如草木之于原野,必经风霜和雪雨之洗礼,才能茁壮成长。故,古人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乃古人训,亦是今人之鉴也。
古人多有诗词之咏冬者,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王维之“隔牑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写冬夜之静谧,雪景之壮美。又如岑参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写冬季之娇艳。此皆古人之佳作,亦余心之所往也。
天苍苍,野茫茫,北风劲,雪蔽天。余独漫步于漫天飞雪之中,顾盼苍茫,思绪野马般奔驰。
彼时一轮红日缓缓上升,惨白而淡,淡而有光,其亦如希望之光,温暖人心。是知冬之日,虽短犹明,如人生之希望,虽微犹存。只要心中有光,既使遭遇滑铁卢,唯有坚韧不拔之志,方能勇往直前,度过难关,迎接新生。故曰:冬之寒,炼志之炉也。
言者冬之藏也,乃万物之蓄势待发。草木凋零于秋,而萌芽于春;虫兽蜇伏于冬,而活跃于夏,此乃自然之规律,亦人生之哲理也。诸君生于此世,亦当如之冬日万物,蓄势待发,以待“春暖花开”,扬眉吐气。
再言冬之韵也,岂止在于其景之美,其寒之烈?更在于其能引人之深思,激发人之斗志。人生之路,多舛且难,如冬之严寒,令人难以忍受。诸君应以冬为师,学其坚韧不拔之志,蓄势待发之力,怀其温暖人心之情。有言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此,人生之路上才能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
三言冬之雪,其乃天地之精华也,如玉如羽,犹如精灵一般。雪落之后,大地一片洁白,犹如净土之域。其形美,难胜意之美。雪之纯洁无瑕,似人生之追求;雪之覆盖万物,似人生之包容。倘人能如雪般纯净、包容,则必能成就非凡之业。
夫冬之赋者,至此已尽矣。愿诸君对于冬之感悟、人生之思考,永无止境,以冬为师,以冬为鉴,以冬为友,于逆境中不气馁,不退缩,寻觅温暖与希望,不负韶华不负卿,于漫漫人生征程上书写精彩与辉煌!此乃书此《冬之赋》之宗旨也!
2025.01.16.夜,襄阳
刘正双,笔名刘柳,湖北襄阳人。酷爱文学,爱好写作。92年开始在《襄阳日报》上发表作品,先后在《帝乡文学》、《南方文艺》、《青年文学家》、《都市头条》等报刋、杂志、公众号及一些网络平台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等三、四百篇(首)。参加全国文学大赛,小说《礼物》获三等奖,散文诗《收获》获二等奖,优秀奖若干。现为襄阳市浩然诗社会员,双河文学社成员。
